10月10日星期二晴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双排牙”,如果是第一次见,可能会直呼:“这太可怕了。”嘴巴里赤裸裸地躺着两排牙齿,就像变异了一样。
很多牙科医生都说,这些年长双排牙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根据国际儿童牙科协会的数据显示,30%的孩子都会长双排牙。
好端端的,孩子的牙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实,祸根可能从孩子添加辅食开始就埋下了。
什么是双排牙?
双排牙在 6~12 岁换牙期孩子的身上比较常见,它是指恒牙已经长出来了,而本应该被替换掉的乳牙却没有脱落,形成了前后两排牙的现象,医学上也叫“乳牙滞留”,比较常见的是下排门牙处长双排牙。
△这个孩子的下门牙处长了两排牙,靠近舌头的是新长出来的恒牙,靠近嘴唇的是没掉的乳牙
孩子的恒牙都已经长出来了,乳牙为什么会迟迟不掉呢?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看看正常情况下,乳牙是怎么脱落的。
在每颗乳牙的下方,都藏着一个恒牙牙胚。随着颌骨发育、咀嚼刺激,它会慢慢往上前方移动,压迫并逐渐吸收掉乳牙牙根。
没了牙根,乳牙就相当于失去了固定和支撑,开始松动脱落,恒牙就这样趁机探出了小脑袋。
但如果说,孩子的恒牙牙胚不往上前方移动,那么乳牙的牙根就没那么容易被吸收了,本来应该下岗的乳牙,就会迟迟不脱落。
恒牙向上顶不出来,就只能从旁边挤出来,变成双排牙。
为什么会出现双排牙?
先天或后天导致的牙齿病变,比如恒牙先天性缺失、乳牙牙根病变、恒牙牙胚位置远离乳牙牙根等,都可能会造成乳牙不脱落,从而形成双排牙。
但除了牙齿病变这个原因,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双排牙现象,目前的研究认为,可能是给孩子吃得太精细了。
想想我们小时候,蔬菜、肉、水果基本都是直接啃的,很少听说有双排牙。
而现在是精细养娃的时代,有些妈妈担心稍微硬点的食物孩子消化不了,会把食物做得很精细。
比如青菜、肉都得剁得碎碎的,水果也会切成小块或榨成汁,孩子不用怎么咀嚼就可以吞下去。
吃惯了这些精细食物的孩子,要是再想让他尝试硬一点的食物,可能就会很难了。
不知道你平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给孩子稍微吃大块一点的肉,他嚼两下就吐出来了。毕竟咀嚼对孩子来说,可比直接吞咽费力多了。
这样一来,牙齿得不到足够的咀嚼刺激,恒牙牙胚就没有足够的动力移动到乳牙牙根下方了。
双排牙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双排牙如果一直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导致蛀牙
两排牙齿之间的位置,容易留下食物残渣,而且很难彻底刷干净,可能会成为细菌的温床。
影响颜值
牙齿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会导致排列不整齐,一张嘴就不好看了,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大笑。
由于牙齿无法形成正常的咬合,就连孩子啃咬食物,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一旦孩子出现双排牙,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拔掉。拔牙后,恒牙一般会慢慢往空隙处移动,回到正常的位置。
如何预防双排牙?
我们可以从孩子吃辅食开始,按照从细到粗的原则,逐渐改变孩子的食物性状。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
4~10 个月,孩子可能长出第一颗牙了,这时可以给他吃些使点劲才能捏烂的食物,比如香蕉块、煮熟的土豆块、冬瓜片、馒头条;
1 岁左右,孩子开始尝试两侧咀嚼了,有的也已经长出磨牙了,可以给他吃较硬的块状食物,比如黄瓜条、苹果条;
2~3 岁时,孩子的乳牙差不多长齐了,可以尝试让他啃较硬的整个食物,比如苹果、玉米。
就这样慢慢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等到换牙时,乳牙就比较容易脱落了。
喂养孩子不要过度精细化,该啃的苹果让他自己啃,门牙才有足够的受力机会,避免出现乳牙滞留,造成双排牙。
平时也多留意孩子的牙齿发育,拔牙的滋味大家都知道,别让孩子因为我们的疏忽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