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老师推送的文章后,受益匪浅,学习了很多,深入浅出的教会了我们该怎么去面对孩子的问题,特别实用于现阶段的我!
文中谈了关于面对孩子的犯错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解决问题!其中一个案例《家有儿女》中的一幕,作为观众的我们,多希望‘刘星’的妈妈回来后多表扬鼓励孩子啊!但结果看到的是‘刘梅’面对主动承担家务的孩子,用了消极负面的情绪去评判孩子。让我们失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我也当了剧中的妈妈‘刘梅’!总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有偏见,给孩子贴消极负面的标签!面对孩子主动拖地收拾桌子时,我脱口而出的是:你是不是想看电视了?你只要主动去做什么事,肯定是有你的目的性!甚至还为自己能看透孩子的小心思而沾沾自喜!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孩子该有多失望,我又带给了孩子一些多么消极的暗示!
文章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陶行知先生教育男孩时,没有以“坏孩子”去纠正孩子的行为,没有用惩罚、说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责难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他选择的是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他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好的,并带着温度引导孩子,最终赢得了孩子的信任。我在以后面对孩子的过错教育孩子时,也应该多一点这样的欣赏与同情。以后和孩子沟通时,要尽量避免发泄情绪、批评否定孩子,正面、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做出好的改变。
很多时候不要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责怪孩子的不对,也要懂得审视自己,反思教育方式,分析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孩子好好沟通,看到孩子的感受,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很多时候不自觉中我总是命令孩子做事,没有给孩子适当的自我管理的自由。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情,这样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行为便会朝着好的方向转变,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现在正是她获得成长的契机.我要先肯定她的尝试,再指出她的问题,给她信心也给出指引,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韧性地成长。比如,前段时候老师让孩子画一幅秋天的树时,孩子没有按我说的去画,而是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当时的我是很反对的,但当她拿着自己画好的画给我看时,不亚于我让她画的那幅画!今后和孩子相处时,我一定要做到两个心:耐心和用心。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用心解决她的每一个问题。相信在我们温暖地接纳中,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成长得勇敢又独立。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孩子摔倒了我们扶起孩子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怎么样避免摔倒,怎么样学会自己站起来!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