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放学回家,孩子拿回来了值日表。我问他怎么把班级值日拿回家了?然后他说,老师觉得经过了这么多天,孩子应该了解同学们都差不多了,决定再重新排一下值日。然后孩子就和另外一位卫生委员一起讨论该怎么排值日,鼓励同学们好好打扫卫生。我见他们都聊了快一个小时了,走到房间,在孩子身边坐下,想偷偷的听。当他俩进行讨论的时候,我偶尔插上一句话,他们都不想听。我觉得还是算了吧,孩子们已经不小了,各有各的想法。当我把新排的值日表发给老师的时候,不一会儿,老师打来了电话,然后让我把电话给了孩子,老师先是肯定了孩子的认真负责,然后老师提出了,想让孩子稍微改一改的想法。当然,老师最后说,希望孩子从每个人的性格出发,再仔细的研究一下,如果觉得不用改了,就直接去打印就行。我听完老师说的话,我觉得老师是希望他改的,但是当挂了老师的电话之后,孩子却小声嘟囔,我觉得这已经是我安排的最好的了。我知道孩子的意思,是不想改了,然后我问他原因,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问,他都回答的头头是道,而且说的理由非常充分。我对他的同学并不了解,觉得老师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让孩子进行稍微改动。觉得两头都不想得罪,两头都有理,最后在我心里权衡之下,我还是选择先相信孩子。如果孩子安排的这次值日过几个星期,两个孩子吃到苦头那么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觉得老师提出的建议是非常非常值得细细斟酌的。相反,如果安排的这次值日过几个星期,效果还不错,那么老师就会放手的,让他们大胆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