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认为: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转化“后进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又必须从每一位“后进学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在书中,他就写了自己与“后进学生”万同的故事。
万同,年纪不大,却常跟街头不三不四的痞子混在一起,经常打架斗殴,染了一身匪气;课堂纪律实在太糟糕,不是与同学说话,就是趴在桌子上唱歌,甚至还与后边的同学打闹,总之,几乎没有一分钟的安稳……简直是无恶不作。
每个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可能都会有像万同这样的学生出现。面对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接到这样一个学生,在心里有点排斥这样的问题生,甚至会抱怨现在的社会,家庭的影响。
当我读到万同各种各样的闯祸时,都觉得十分气愤,感觉这个学生是真没得救了,但是再读下去,李老师总会有办法能使这样一个怪癖的学生接受他的要求,从而使他一点点找到进步的路。
为了这个学生,李老师抓住万同每一次的闪光点……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这样的有教育情怀的真心爱着每一个学生的李老师!
李老师说,当我们自然而然的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产生“后进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行为不正,家庭离异等;有来自学校方面的,教师的歧视,教学的失误等;有来自个人方面的,身体状况,智力状况等等。无论哪种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研究“后进学生”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学校教育方面。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要注意感情倾斜。真诚的平等的爱不应该仅仅来自于老师,还应来自于学生集体。要让他们感到老师、同学们都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要注意引导集体舆论。事实上,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学生”的转化。我们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转化“后进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盘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
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个从我们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作为班主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同时敦促家长去改正,能配合最好,实在没有行动力的,也无力回天,作为老师,我们只管凭着良心做好分内之事,尽最大努力培育好祖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