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记第1463篇
2023年10月29日星期天 晴
一个人快乐与否,并不完全在于拥有的物质多还是少,只要有一个无欲无求的心态,就能够成为快乐的人。因为富足、奢侈的生活并不等于幸福、快乐的生活,如果我们整天沉迷在物质享受之中无法自拔,我们的人生就会像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当别人都在扬帆远航的时候,我们却只能在原地打转,怎么能有快乐可言呢?所以,我们要看到,对快乐的追求,不要老是唯利是图、唯“物”是图,培养一个知足的心态,才能撷取快乐的果实。
安妮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女人,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房子,她戴名表,穿名牌,开豪华跑车,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私人飞机,能够随时到世界各地度假,可她却坦白承认自己并不感觉快乐。
安妮说:“我现在的生活是我以前梦寐以求的,甚至比我以前想象的还要好得多,可是我并不快乐,经常还会感到悲伤和空虚。财富居然不能够让我快乐!我真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才能带来快乐。”
安妮为钱奋斗了一生,可是当她什么都有了的时候才悟出“有钱不一定快乐”。
有钱不一定快乐,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有多少人能摆脱名利的束缚?别再被钱财名利俘虏了,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快乐。
普拉格在《快乐是严肃的题目》一书中说道:人不快乐,是因为人本身出了问题。是啊,我们可以不年轻、不富有、不健康,但我们不能没有快乐的心。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只要你放弃贪婪,学会感恩。
有很多父母在外拼命地挣钱,他们认为有了钱就可以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孩子就会快乐。其实他们错了,给孩子的越多,孩子想要的就越多。作为父母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而要让他们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学会从心里说“谢谢”。教育孩子是这样,教育自己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
有一个信徒周游世界,一天晚上他走进了街区的一条小巷里,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信徒拉着乞丐的手说:“你需要帮忙吗?我可以送你去医院。”
乞丐却说:“算了,已经没用了,我已经知足了。我喜欢唱歌,把音乐视为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已经别无所求了。现在我只想说,感谢神灵,它让我一生都很快乐,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自己。我的一生都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现在我快要死了,但死而无憾。”
话刚说完,乞丐就死了。信徒很虔诚地将他埋葬,并为他祈祷。
后来信徒每到一处都给人们讲这个故事,并总结道:乞丐虽然不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豪,可他从不缺少快乐,因为他有一颗容易满足的心。
是啊,人最有意义的活法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类不快乐的最大原因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目标得不到实现。《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说得好:“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丰衣足食已不成问题,甚至可以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原因就是我们心存贪念,永远不知道满足。只有摆脱贪念,你才能有真正的喜悦、宁静和快乐。
从前,有一个农夫总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既发不了财也当不了官,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他终日愁眉不展。
一天,有个道士路过他家,道士看到农夫闷闷不乐,便问其原因。
农夫叹息着说:“为什么我总有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既没有一技之长又一贫如洗?”
道士说:“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农夫问:“富有?我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
道士微笑着问他:“那么,假如有人用一百两黄金换你20年的寿命,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
“用五百两黄金换你的健康,你愿意吗?”“不愿意!”
“用一千两黄金换你的生命,你愿意吗?”“不愿意!”
道土大笑着说:“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一千六百两黄金了,难道还不够富有吗?”
农夫一下子恍然大悟。
农夫的烦恼来自于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只看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从未看到自己所拥有的。若能知足,则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殆尽。人要是没有一颗知足心,无论获得多少,进步多少,都不会快乐。所以,《佛遗教经》上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虽然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告诉你,知足常乐才是快乐之本。知足吧,你还有家可归;知足吧,你还能吃饱穿暖;知足吧,你还年轻;知足吧,你还健康。倘若这一切都没有了,那也知足吧,因为你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