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记,借用樊登的书名〈陪孩子终身成长〉当作标题,也是在此向各位推荐这本书。说实话,攀登这个人物,很多年前就在各个媒体、电视节目中见过他。除了阳光的面容、睿智敏捷的表达外,并没其他什么印象,更是对他讲的内容从没有细细去听一下、品一品。真的是很惭愧,很多时间,自己不停地路过一些珍贵的东西,就是不知道停下来欣赏下。
今天在给自己的n10下载电子书,这本书的序言里有这样一句:你必须成长,才能陪孩子成长。马上就被这句“鸡汤”吸引到了。再翻了一下,里边介绍了Jane Nelsen 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名最近这一年里,多次出现在我的眼前。说作者这位老太太在一次论坛上发言,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艰难,感觉到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最近,在读家长们的日记,有几篇提到了教育孩子的烦恼。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去简单回复几句,而是偶而会想想这些家长正在面对困惹,于是也成了我的“烦恼”。于是打算最近这段时间读读这两本书。
第一,在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孩子不爱说话,家长便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长又觉得他太调皮了;孩子很乖,但是不爱学习;爱学习,可是没朋友;朋友多,却不懂得筛选……总之,家长的担心和焦虑无穷无尽,谁也不用羡慕谁。
第二,大部分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教养方式之间的联系。家长总希望给孩子找到一个药方,甚至不惜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去各种训练营集中“修理”,也不愿意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可不可以改进和弥补。
第三,大量家长都是在看到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才着急上火的。在孩子3岁以前,基本上用简单粗暴可以搞定的时候,家长都不会求助于人、求助于知识。但事实上,塑造一个孩子的性格最重要的时间就是3岁以前。孩子3岁前,你做对了,孩子3岁以后,你就会非常省心、省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之前你做得不够好,孩子长大了,你就没机会了。家长随时有改变,孩子都能感受到,并且给出积极的回应,因为“孩子爱我们,远胜过我们爱孩子”!
所以,这本书我想写给所有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你的焦虑和担心并不会让孩子突然变得更好,因为焦虑和担心只是本能,能够帮助孩子活下去,但难以让他适应现代社会。社会化的过程是抑制原始本能、增加社会能力的过程。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给孩子的是知识、耐心和爱。
以上序言中的这几段文字,非常的赞同和认可。因为任何一种表现都是可以正反两方面去评价的,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感觉掌握一切的时候,就会从正面去解读;当我们焦虑时,觉得失控的时候,就会从反面解读。有太多的家长就是像攀登说的那样,你是在感觉孩子再现问题了,才关注他/她的。而不是事先做一个引路人去引导和帮助孩子。所以更多的家长是产生焦虑后,再寄希望找到一付良药,服下后要立刻见到效果。这,分明是误解了,不懂得教育的规律。因此,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开始教育孩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