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晴
学校规定不能携带智能手表到校,虽然给孩子的手表设置了上课禁用模式,但是学校的校规必须严格遵守。于是跟小余商量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再查看手表信息等。具体分两个时间段,午饭后 5分钟,晚上睡前5分钟,主要看看有没有需要回复的信息。这个约定实行了半个月之后,据我观察,孩子并不需要回复什么信息,大概同学们要么很少用微信联系,要么没有微信。孩子每次用手表似乎是在操作什么软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里面能下载的软件都是安全可靠的,我们家长在“智能关怀”软件上也能随时查看动态。
其实和孩子约定这个方案的初衷是希望小余慢慢习惯少用手表。看着孩子逐渐适应在规定时间使用手表,而且也并不需要手表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我又与小余协商把手表的使用时间压缩为1分钟,只查看有没有需要及时回复的信息,比如同学约周末打球,或询问作业情况等。 小余一开始未同意此方案,但是又不希望我们知道他在看什么,这个可以理解,孩子也有个人隐私,应该给予尊 重。等双方都冷静思考之后,我平心静气地跟孩子说:“其实你之所以想看几分钟手表,我想是因为你想从学习的压力和疲乏之中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驰,这个妈妈是能理 解的。你在学校里学习了一天,回到家能毫无顾忌地喊一声“累死我了”,我相信,“累”是因为你用心学了,妈妈很欣慰。妈妈更欣慰的是,“家”在你心目中是有松驰感、可以敞开心扉获取身心愉悦的温暖港湾。妈妈喜欢你在饭桌上声情并茂地讲述学校里的各种趣闻,喜欢你做作业时苦思冥想的样子,尽管你有时会懊恼花二十分钟思考一个问题,却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妈妈时常告诉你,爱思考勤思考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你会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妈妈还喜欢你沉迷于自己喜欢的杂志报刊书籍,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看手表的时间用来看书读报呢, 这可是你喜欢的呀。平时做作业没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压缩看手表的时间来获取读书看报的时间。苏轼不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远比看手表有趣多了,而且你平日里看手表只是一种无效地消磨时间的方式。当然,如果你能告诉我必须花10分钟看手表的理由,我们还是按原来的约定执行。”
小余虽然表现出难以割舍的表情,但也找不到“理由”,于是最终同意执行新方案,只看1分钟。为了让孩子更快地切换到新方案的模式,我特意在《读者》、《青年文摘》或其他报刊杂志上找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文章, 比如《挠痒痒背后的怪诞科学》,然后推荐给他阅读,让孩子在获得松驰感的同时,也能学到有益身心的知识。
(小余妈妈的日记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