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真的有“感同身受”吗?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知识水平不同,三观不一致……想要感同身受,真是太难了。大人与孩子也是如此,不管大人如何蹲下来,要与孩子平等对话,感觉所谓的平等也只是大人想象的平等,孩子眼中的大人永远是比自己高等的生物,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事实就是如此。同理心也是这样,即使设身处地地想象对方的处境,但是终究不是真实的。想象与真实之间永远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其中就诞生了虚伪等。
晚上,老二喝酸奶,不小心弄到了衣服、椅子和地上。我当作不在意,看他如何处理,只见他拿着抹布,先清理了自己的衣服,又清理了椅子和桌面,这件事就完美解决了。之前对待老大可不是如此,看到他弄洒东西,先是大吼一声,把他吓个激灵,不知道咋办才好,只呆立着,这时候因为他的无动于衷再次发怒,不会想办法处理吗?这时老大才意识到他需要处理自己的失误。恐吓让人麻木。记得一本书中写到,大声恐吓会让大脑无法正常思考,只有在温和安全的环境中,大脑运行效率才最高。很庆幸,老大的数学老师,性格很温柔,对待孩子超有耐心,总是鼓励老大,放大他身上的优点,也是她让我意识到不能一味地否定孩子。想一想,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想要父母如何对待自己,我们就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吧。
即使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偶尔还是去逛一逛孩子的花园,一如孩子向往大人的花园一样,互相交流中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彼此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