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我和万同的故事》不禁想到,这个万同,就像我们遇到的"后进学生一样,有很多的坏习惯,但又愿意向上,学习成绩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从小缺少关爱。李老师帮他找“帮助人”,上课听不懂,让他抄《烈火金网》,文中写道:“听不懂而又必须坐在教室,而且还不许做其他事,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可万同却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地在忍受这种痛苦”。这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感受去思考。看到了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的转化的过程,以及许多感人的故事,对于我,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带着钦佩感动,以及合上书本后的深思,钦佩于李老师的人格,他教育学生,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自己首先是个能让人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他让万同幸福了,让万同的妈妈幸福了,让他所有的学生幸福了,同时,让万同幸福的过程也让其他任课老师幸福了,这是李镇西老师的
人格境界。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去关爱他,监督他,鼓励他。让班上同学写《我为万同同学的进步而高兴》《我为万同同学的退步而痛心》,万同后来并没有考上高中,去当了通信兵,而且还专门去拜访了李老师。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当然不是都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我觉得成为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身心健康的人,品行端正的人就是成功的教育。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手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习惯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手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最后借用李老师的一句话,用以共勉,“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让我们都来努力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