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警惕“牺牲感”(第15篇)
Daisy

看到这样一段话:

“最糟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是看起来“正常”的。


这些年做的个案里,有个发现,原生家庭有明显直接的虐待、暴力和伤害可能不是最糟的,因为这些家庭长大的孩子能直接地怨恨,痛快地远离,飞往自己的天空,不带一丝纠结,再也不回头。


最糟的原生家庭,是看起来没那么糟的,甚至是完整和谐的,但控制和伤害是隐形的,间接的,无形细微,又深入骨髓,同时语言和道德上又加以美化,再伴随给一些物质的甜头,让孩子爱又爱不起来,恨又觉得愧疚,无法彻底分离,生活在一起又像慢性中毒,吃下一颗又一颗裹着糖衣的“为你好”,可整个人明明又不好,凌乱又拧巴。


伤害带来的痛苦不是最痛的,是明明伤害,却以爱和道德之名,让人失去判断力,陷入感受和事实不符的混乱,想远离又愧疚的两难,无法爱也不敢恨的泥潭。


父母给的爱没有足够让孩子健康长大,父母制造的伤害又没明显到足以彻底分离,童年就像一场下不尽永远湿漉漉的阴雨连绵,长大后的人生变成一场好不起来也不致命的慢性炎症,就这么半妥协,缓慢地,被裹挟着往前。”


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身为父母的牺牲感带来的负面影响,牺牲感往往导致受害者心态,“我之所以……全是为了你!”潜意识里是希望孩子为了父母的情绪和人生的不如意负责,这对孩子,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和道德绑架。所以有句话,孩子总在等待父母说声对不起,而父母总在等待孩子说谢谢你。

孩子,我爱你,不因为你多优秀,只因你是我的孩子。无条件地去接纳,去爱,去为自己当下的决定负责,舍弃牺牲感,从和孩子的相处中发现快乐,在养育过程中及时消化负面情绪,不迁怒,不二过,孩子才能有一双轻快的翅膀。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02526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
《389—————《被扣分的感受》》
《随写》
《周末》
《生活随想241 腹有诗书气自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23.11.10.晴 情感渗透,快乐和谐稳定》
《成长日记第十六篇》
《为周年庆做准备》
《成长日记第70篇》
《美术课》
《坚持不懈》
《2023年11月10日星期五》
《亲子日记第六十八篇》
《76》
《效率》
《数学阅读(270)》
《孩子正直的眼睛》
《2023年11月10日星期五晴》
《2023-11-10-星期五-晴-亲子日记第248篇》
《2023.11.07号星期二天气晴今天是第六十篇日记》
《暖心的一幕》
《那些古人笔下的风(725)》
《敬业与乐业》
《老友相聚》
《《爱心与教育》(9)》
《亲子日记》
《2023年11月10日(38)》
《“家庭暴力”》
《不着急,慢慢来》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