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家长确实也有些惰性,特别是单位的公事比较多,孩子的事情,有的时候就忘了。像今天,按计划要求应该是把孩子学音乐的练习的视频传给校外音乐老师,阅读理解做题的照片传给传给还课外辅导老师,结果上午都没有办成。中午吃了饭,在办公室里终于静下来了,这才想起这两件事都没办,急急忙忙把视频照片传好,有的时候我也觉得也做的工作不细致,不到位了,心里也是充满愧疚。学生是孩子,如果没有监督,他很快就会放飞自我。当家长的理想状态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孩子提出问题,甚至对书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看书是为了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启发思维,但不要迷信书,要鼓励孩子敢于对书中的不同提出不同意见,说明孩子的判断力,鉴别力,自我把关能力在提高,家长要善于把孩子发展成帮助自己当好第一把关的小助手。当然,这需要家长提前要读书,形成自己的思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既要把握住住图书的思想观,趣味观,还要把住语言文字观,察图观和审美观,这些对于家长的挑战的确大了一些。但是家长我们责无旁贷,从高层来说,我们更希望出版机构我能够真诚尊重孩子,守住底线,把握好书籍出版第一关。我也是当教师的,觉得老师可以给孩子推荐书目之前自己先咱先读,然后学科教研组集体讨论,把好书籍推荐,因为老师是专业人士。真正的源头还是有关部门对孩子读物的审查,要更科学,程序更严谨,措施更到位,把好书籍的出版监督管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孩子创造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