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晴
亲子日记第(2123)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126天
养教有方今天应该是有直播课程,在公众号上发表了这么一段文字:
每当孩子要考试,或者成绩即将发布的时候,总有些家长担忧孩子的分数。如果孩子考得好,不敢表扬,怕孩子骄傲。如果这次没考好,自己又感到失望,甚至生气,责怪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太懒,太贪玩,不好好学习。考试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如何正确面对考试成绩,对家长来说是一项必须要修炼的功课。
考试成绩是什么
背课文的时候,熟练之后就能不看书把课文默写出来,这就是自己进行的一场有针对性的小考试。考试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像筛子过滤石子一样把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的部分过滤出来。
很多孩子害怕考试,甚至拒绝参加考试,担心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所付出的努力就付诸东流,自身的价值就会被全盘否定,其中的原因就是把考试当成是对自己的评价。
放眼漫长人生,工作后的汇报也是一场小型考试,考的是实操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作为一个在校学生,考试成绩就是一种输出。看书、听课、做题,这是一个向内输入的过程。整理笔记、小测验、期中考、期末考就是输出的过程。决定输入和输出顺利进行的就是孩子的身体、心理和智力。当家长不满意孩子考试成绩的时候,通常会说学习态度不好,可是决定考试成绩的输出有很多方面,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谈到考试成绩的时候,不但要看输出情况,还要看到输入的情况。
成绩仅仅是一个阶段,期中考期末考也只是一个阶段的成果,是一个输入输出阶段过去之后,下一个输入输出阶段的开始。如上图,左右两侧看似一样,其实左侧是一个阶段,右侧则进入了另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这张图能够发现,决定孩子考试成绩的因素不是认不认真、上不上进、贪不贪玩……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因此必须要对考试成绩有一个正确分析,发现问题并找到改进策略,这样两个阶段就有了新的变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孩子才能慢慢在学习中找到快乐,透过考试成绩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才是考试成绩真正的意义所在。
一段文字说出了我们和孩子会遇到的那一大堆问题,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人家是要在直播课程里讲到嘛!但是这一个个实际的问题也能够引发我们很多思考!曾听到过很多对于考试的说法,有人说快考试了好紧张!有人说快考试 也不知道能考个什么样……可是经过这段文字的讲述,我也坚定了一个想法,考试就是个练习,就是个测试,它也是一种学习!考试能检测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也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指明方向!平时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复习 ,考试呢是把前期学过的重要知识点都再学一遍,可能有的学会了,有的还不太准确,那么老师和学生就都做到心中有数了,接下来需要怎么做也就能够确定。
正像人家说的一样,决定考试结果怎样的因素有多种,一次考试结果不能说明太多东西,需要综合考虑,正确评判!考的不好不需要一棍子打死就认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啥都没学会,考的好也没必须感觉清北在招手[偷笑](儿子他们今年高考前后,我和其他家长在一块聊天时,她们就有人这么说过:高一时觉得孩子就是清北的料!到了高二看看孩子的情况,感觉考个985/211的一样很好!但是到了高三,心里想的就变成了能顺利参加完高考就好![捂脸]现在这么说似乎没啥感觉了,但是当时有几个家长,在遇到孩子考前各种不适的状况时,他们内心的那种煎熬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更清楚吧。)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甚至可以说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那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变数肯定也很多!我们都说明天和意外不一定哪个先到,那么在学习方面,我们也无法确定会发生什么,未来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把握现在啊!把现在的每一分都掌握好,未来的事我们就顺其自然呗!
睡前思考:作家张笑恒曾说过,抱怨的世界,我们是原告,也是被告。
持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只能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毁掉自己的生活与事业。
拒绝沦为受害者,用抱怨的时间去改变,才能让人生拨云见日。
那么,如何戒掉“受害者心态”呢?给大家3点建议:
1. 从“受害者模式”转向“掌控者模式”。
在《拆掉思维的墙》中,作家古典曾描述过两类人:
一种人是受害者模式:总认为外界、别人在掌控我的生命,是他们导致我现在的状态。
另一种人是掌控者模式:不管外界如何,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
受制于受害者模式,遇到挫败总是抱怨他人,你就永远被困在原地。
将自己调成掌控者模式,你才会主动去寻找问题根源,思索解决之道。
对自己负责,就是走出抱怨怪圈的第一步。
2. 将“固定型思维”调成“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韦克认为人的思维有两种:
一种是固定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喜欢推卸责任,把挫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在抱怨中将自己逼入死角。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遇到问题则会反躬自省,积极调整自己。
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是一个心态跃迁的过程。
专注于自我成长,你才能咽下工作中的苦和累,将所有挫折都转化为向上的阶梯。
3. 由“弱势价值观”变为“强势价值观”。
心理学家曾将人的价值观,分为“弱势价值观”和“强势价值观”两类。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
碰到事情,前者最爱问:为什么?而后者却习惯于问自己:凭什么?
也就是说,持弱势价值观的人,遇事总是逃避,爱找各种借口。
结果只能在抱怨中,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
而持强势价值观的人,习惯于直面任何挑战,敢于付诸行动,最终解决掉难题。
学会升级认知观念,用强势价值观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当你选择主动改变,迎难而上,工作自然也就顺风顺水了。▽看过一个寓言故事。
有只蝴蝶不小心撞到蛛网上,它挣扎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办法掌握方向。”
蜘蛛听了,却对它说:
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门的,你也一样,要怪只能怪自己。
职场中的很多人都像这只蝴蝶,遇到不顺,首先就抱怨别人,却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
可实际上,工作中所有的苦,最终都会归结到我们自身,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
与其在抱怨中让自己陷入内耗的深渊,不如戒掉受害者心态。
少怪罪别人,多提升自己,拿出实际行动,工作自然会给予你想要的成就和惊喜。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