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第2145天
孔秀丽18254634189

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晴

亲子日记第(2145)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148天

        早上不用想着送孩子,感觉轻松了很多。因为还想继续走圈锻炼, 所以提前定了六点的闹铃,不过闹铃响了也没着急起床,总感觉不用送孩子,我自己起来洗漱做饭吃饭用不了太多时间[捂脸]可是今天尝试了一下才发现:人只要有潜意识里的懈怠,实际操作起来肯定就要晚于预定时间!哈哈,因为我吃过饭要出发时才惊觉自己要迟到了!所以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潜意识的紧张重视才行哦。

       担心浩亮妈妈在广场等的太久,我在路上骑的挺快,不过速度肯定是在安全范围内的那种哈。在阳河岸边的马路上,经过田门村附近时,看着对面骑行过来的车辆,忽然看到远处有一位骑小三轮车老人像中邪一样的,从对面一个拐车把,就把三轮从靠近矮强的那面骑到了我走的靠近村庄这边!这都不算吓人的,吓人的是老人家拐到路边就和车子一块歪倒了!我被惊吓之余赶紧骑到他附近,停下车子就想赶紧去帮忙!不过老人家看着很有劲,自己起来很麻利的就扶正了车子![强]想来是那辆三轮车比较小吧,也许老人家想拐弯的,可是拐的着急了,就翻了车子吧,不过也幸亏车子比较小巧,老人没摔伤也没被砸伤,这就是万幸了[合十]到了广场已经快七点了,跟浩亮妈妈说在路上见到的情况,她也是一惊,猜测可能就是三轮车不够稳,压到了石头啊什么,或者拐弯着急了才会倒的。可是今天看到的这个摔倒可能没受伤,但是不管岁数大小的人,骑车子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无小事!安全也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路!

        昨天有同学在群里炸了一下,今天就显得动静多了很多。也是有几个同学添加了我的微信,空闲时还相互聊了一会天。人至中年,头顶白发,回想当初的那份纯真,呵呵,热泪盈眶的感觉。同学家儿子是上的士官学校,我虽然经历了儿子高考后的报志愿,但是脑子里依然是没啥知识存货[偷笑]看着帅气的士官服装照片,我是有着垂涎三尺的羡慕的!哈哈,毕竟是经历12年部队生活以后,孩子就会有一份分配的工作嘛,这完全符合了我对稳定的渴望[捂脸]不过作为父母,我也知道家有当兵娃的那份担心的!不过孩子们长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上进,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坚持走下去,能够为自己和家人遮风挡雨,那也就足够了!

       另一位同学是我添加的她,因为看到她的微信,忽然就想到了小学时,她现在是老师,她父亲也是老师,在四五年级时教过我们。到现在我都能清晰的记起当时的细节,老师人很好,教的是数学,那时候考试过后,他会针对某一道应用题,让多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法,都统计出来让全班同学一块学习,人非常好非常负责任。和同学说起她的父亲,我还说了记得当时老师教的假期不想干活的方法,哈哈,当时老师问我们:放假了,地里那么多活,大人让你们去干活你们要怎么办呐!你们要观察大人的脸色,认真听大人让你们下地干活的说法!如果说的很坚决,那就赶紧跟着去干,如果是问的口气,你们就可以说有很多作业要做你们要学习,那样就不让你们去地里干活了……说不清是怀念童年的美好,还是别的什么,反正就是对那么久远的事依然能够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我们对这种回不去的曾经更加珍惜吧。祝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健康长寿!

       有了今天早上的经验,明天我可就要紧张起来了,起床后一定快速的做每一件事,尽快完成家里这些事,赶紧去广场走圈锻炼起来。时间掌握好了是可以翻倍的。加油

        睡前思考:爱默生曾说过:“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脆弱。”

强大看似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实则是背后不断自我强化的能力。

那些具备了强大能力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总不会白费;

不论晴空万里,还是风暴袭来,都可自立于其中,不惊也不惧,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人民日报》总结了让人越来越强大的9种能力,愿书友们都能在充满变动的时代中,强势生长,蒸蒸日上。

找准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面对问题,只会盲目地“哪里有洞哪里补”。

时间、精力被琐碎的事务分割占据,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很累,又找不到出口。

只有深入思考、理解规律,敢于跳出限制性思维看见问题的本质,才能独辟蹊径,从根源上“破局”。

2020年,TCL创始人李东生看到了在全球经济下行大环境背后,行业重新洗牌、经济格局重构的趋势。

他明确提出,TCL要开始上坡加油,追赶超越。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按下快进键后,TCL基于对新技术的战略重视与正确的路线抉择,在危机重重的这一年:

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0.2%,市场份额排名跃升至全球前二。

并正式完成了智能电视转型,在接下来的时代掌握了先机。

李东生接受采访时说:

“我读了很多书,从里面寻求规律。自己要理解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才能客观地去判断、选择、应对。”

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学习和刻意的训练。

虽费时费力,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它们终将会回报你以敏锐的洞察力。

控制情绪的能力

狄更斯说:“情绪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放任情绪泛滥,人往往就丧失了清醒的理智,会做出冲动、过激的行为,事后追悔莫及;

甚至还有可能影响自己身心健康,把情绪酿成了毒药。

但控制情绪,并非是指一味地隐忍不发;

相反,允许、接纳、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对情绪的高级控制。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自己的坏情绪,意识到所有情绪都是内心需求的反应。

然后平心静气地留意一下究竟是哪件事、哪个现象引发了自己的具体感受?

当你把情绪背后的原因都梳理一遍,就不再会沉溺于情绪的漩涡,任凭一时的头脑发热驱使自己了。

毕竟,一个人真正的自由,并非是不受制于他人,而是不受制于自己。

持续学习的能力

观察身边那些生命力旺盛、对生活和事业总是怀揣热情的人。

会发现ta对这个世界往往充满了孩童般的探索欲,总在不断学习和尝试的路上。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很多人身上首先消失的不是胶原蛋白,而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在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威胁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昨天的逻辑。”

世界对于停住脚步的人来说,永远是危险的。

把持续学习变成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终身贯彻,世界的丰富多彩才会逐渐对你展现。

正如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所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人生不过百年,还有太多未知和变化,需要我们去探寻。

如果停驻了求索的脚步,终将被时代抛得越来越远。

快速执行的能力

拖延、内耗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困境。

其实任务延后一分钟、一个小时……并不可怕。

真正打倒你的,是发现自己丧失了控制力,以及在随之而来的挫败感下陷入“拖延—自责—痛苦—更拖延”的循环。

跳出这个闭环的唯一方法,就是快速执行,“先开始,再优秀”。

行动是有能量的,不管结果是否如意,一步步走下来,人的自我价值感都在慢慢增强,也迎来更多成长的可能。

一项调查中约50%的人表示,仅仅是迈出第一步,心理压力就缓解了很多,对任务的畏难心理也就消失了。

尼尔·盖曼曾道出他写作的诀窍:“写,写完一个,持续写。”

与其停下来思考、为未来担忧,不妨先开始再说。

正如《荀子·修身》中写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保持专注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的注意力可以保持15~45分钟不等。

但在现代生活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刷下,这个时间正在快速缩短。

专注力,已成为这个时代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各自列出自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两人的答案如出一辙:“专注。”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学会调整和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就掌握了离成功最近的路。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排除干扰,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眼下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上,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抵达优秀。

享受独处的能力

古人常说:“君子慎独。”

心灵有力量的人,在人群中,不卑不亢;独处时,也不忧不惧。

灵魂的回响在独处的寂静中放大,这时人才能洞见最真实的自己,脚踏实地地修行。

美国作家梭罗曾遭遇一生中最困苦的时光。

在朋友的鼓励下,他扛着一把斧子,孤身来到瓦尔登湖畔开启一场实验。

两年中,他离群索居,用双手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

用与自己的对话,完成了一次次心灵的增值。

同时,梭罗也完成了他人和自然的实验,并以这段经历写出了一部传世之作《瓦尔登湖》。

他说:“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摈弃喧嚣,向内沉淀,从独处中获得享受和成长,是一个人最高阶的成熟。

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定律:昆虫学家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

尽管花盆的不远处就放了很多食物,但毛毛虫们都只追随着虫群的步伐,不断地转圈,最终精疲力竭而死。

正如《乌合之众》中,勒庞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群体盲从意识会埋没个体的理性。”

人的大脑天性懒惰,在如今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纷繁杂乱的声音下,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会懈怠下来,逐渐放弃思考。

结果就是变得盲目从众、轻信传言,流入无尽的误导和欺骗中。

但独立思考不代表故意跟他人不一样,或是不相信主流专家、不相信别人的思想成果;

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带着不盲从的批判性思维去理解信息,审视外界观点。

同时也承认自己的思想局限性,时时反省自己,脚步永远向前。

总结复盘的能力

很多人懊恼自己明明勤奋刻苦,能力却始终难以提升。

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复盘。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打了一次败仗,经过复盘,他发现战败的原因在兵多而不精,于是赶紧整顿重组了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第二次战斗因为种种原因又失败了,他认为自己一个人的眼光和脑力都有限,便召集了手下上百人,进行了一次大复盘。

最终制定了“扎硬寨,打呆仗”的战术策略,为成功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不梳理、总结经验,经历再多的成功与失败,都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对未来没有任何改变。

唯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成败的关键,才能真正将经验转化为能力。

有效的复盘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包括回顾目标和过程、分析原因、参考成功案例、总结规律、制定后续方案等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各种场景,小到日常生活中一道菜的烹饪,大到企业的规划,都可以从复盘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自我鼓励的能力

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的确,人活于世,难免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

但外界的评价,无论是褒还是贬,带来的影响总是短暂的。

寻求他人的认可,不如从内心真正地认可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鼓励”并不只是一种主观上的意愿,而是一种能力。

那些总是相信自己、鼓励自己的人,反映了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这直接增强了他们在行动中的积极性、毅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换言之,会自我鼓励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练习与自己积极对话,真诚地鼓励自己,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心灵的韧性。

比如,把“我失败了”转变成“在这次失败中我也有优秀之处,并且通过这次经验,我可以变得更强大”。

自我接纳、认可、鼓励,才能真正地给自己赋能,无需借助外力,在内心深处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每个人都无法预知未来,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

拥有让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能力,顺境时积蓄能量,不走弯路;

逆境时跨越艰险,把困难当跳板,不管世界如何,你的路总会越走越顺。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34338
推荐日记
《2023.11.29亲子日记第254篇别让心里扎了刺》
《数学画报》
《亲子日记(66)》
《牵手两代亲子日记》
《我要早起去上学》
《发现幸福第678天 亲子之乐》
《2023.11.28.亲子日记第253篇 幸福》
《今天去学校参亲子运动会》
《亲子日记第83天》
《12.5 167篇 家有爱有凝聚力》
《日记》
《亲子日记272 学会适度》
《280社会化学习》
《画画》
《亲子日记》
《伪文化》
《亲子时光的美好时刻(474篇)》
《102》
《看白鹿原》
《张二狗(258)碎悟31》
《二宝》
《读《爱心与教育》13》
《亲子日记267篇》
《感悟记》
《2023.12.5 星期二 天气晴676》
《农耕有时,花开有序~11月21日~亲子日记第641篇》
《289/12/5 第一次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561篇 11月28日 星期二晴大风》
《12月5日,星期二,天气晴,什么最重要?》
《亲子日记第252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