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因为一件事心情比较焦躁,同事说,她昨晚上没睡好,我说:在我眼里你一个大龄未婚的人,没有忧愁,为什么会睡不好。她说:昨晚上给她闺蜜那电话,那声音生无可恋的样,很低落,因为她闺蜜的孩子已经10天没有去上学了,因为厌学,因为讨厌老师,因为不想写作业,关在自己的屋子里面,不沟通,就只是玩手机,两口子互相埋怨,我听着有些吃惊,因为她的闺蜜和闺女的老公都是老师,我认为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最起码我觉得他们是会教育孩子的。可是确实出现了。同事说,她闺蜜溺爱孩子,要啥给啥,从来没动手打过,最多会生气的时候说一句,你不能这样。闺蜜的老公就是命令式的你该怎么样,你怎么样。孩子也不愿意和她爸爸说话,一说话就会吵架,父女关系很是紧张。我一听,我心里有点紧张,因为我觉得我老公和闺女关系也很一般。一度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不都说女孩和爸爸亲吗?可是我们这个彼此生厌是怎么咋样?就像前两天孩子爸爸和孩子们视频,他就找我儿子,闺女接他就会说,你忙你的。闺女就问我,爸爸为什么不愿意和我说话,我真的没法回答,只说他应该认为你在学习,怕耽误你。第二天一早闺女就说,妈妈我晚上做噩梦了,梦见我叫爸爸,爸爸怎么都不理我,我很害怕他不要我,他跟不喜欢我。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闺女很是敏感。要像儿子啥也不想多好。我让她写出来给爸爸,她答应了。结果到放学我问他,我说你别忘了把你写的给爸爸看。让他明白你的❤️里所想,我们总是要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她说,我写了又撕了,我觉得这也没有用,我很无语。也不知道怎么说了,我说我能看看你写的日记吗?她说他不愿意让我看。我就沉默了,这种事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今天听了同事闺蜜的事,我不由的又焦躁开了。可是还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突然就害怕闺女以后也厌学,不爱沟通怎么办。虽然我觉得素质教育可行,但是武力也是必要的,指望让孩子自觉,我觉得大人都做不到,何必难为孩子,恩威并施才是上策。过分溺爱就会像同事闺蜜孩子一样。
从网上搜索看了看,留存提醒自己!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娇惯溺爱放纵孩子属于普遍现象
在生活中,娇惯放纵孩子属于普遍现象,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都为这一个孩子操碎了心,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要孩子想要的哪怕砸锅卖铁都要满足。然而,父母过度宠溺和爱护,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会让孩子养成骄纵的坏毛病。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真是好的太多了,而生长在这种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反而变得没有那么坚强勇敢了。现在有很多的孩子身上都有一种娇气的特点,这种特点非常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那么孩子娇气是怎么形成的呢?
孩子娇气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过于娇气,主要是大人过于疼爱、过于娇惯造成的。在很多的家庭里,家长总是以“孩子还小”作为娇惯孩子的借口,而且长辈对孩子的溺爱程度更高,所以要想改掉孩子的娇气,长辈先要统一认识,认清娇惯孩子将带来恶果,这将会害了孩子,也影响家庭。
还有些父母脾气不好,常为一点小事就动手打孩子,而父母的这种暴躁脾气,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这种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当的,会导致孩子的心理过分压抑,而内心也会非常的脆弱。
而这种娇气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没受过苦和难,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温室中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所以,作为父母应该选择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做好引导,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娇气的性格,我们要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孩子越来越娇气的表现
1、生活上娇气
吃饭挑食,支持自己爱吃的,不爱吃的一点儿不动,饭桌上大人颇费口舌,有时还会胁迫家长做这做那。使用文具、物品由着性儿来,喜欢的就用,不喜欢的就扔在一边,撒娇哭闹让家长买了这个买那个。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要求家长请假。
2、学习上娇气
做一会儿功课就喊累,让家长削铅笔、包书皮、整理文具。念会儿书就感觉自己功劳很大,喊家长端茶倒水。作业没做好,还认为是家长的责任,考试考不好,说是家长没给复习好。学习时遇到困难,动不动就厌烦发脾气。
3、劳动上娇气
只要让干活就反感“又让干活,我累着呢”;劳动时无精打采,应付了事,洗衣服怕水凉,打扫卫生、倒垃圾嫌脏,重活干不了,轻活不爱干。
4、经不起批评表扬
一受批评就委屈,情绪低落,流眼泪,有时跟家长强辞夺理;受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
什么是“娇惯”?“娇惯”就是过分宠爱、溺爱孩子。比如,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无论孩子提出多么无理取闹的要求,父母都想尽办法满足他;不舍得让孩子吃一丁点苦头。就像一句俗语说的那样,“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娇惯”就是过分溺爱孩子
“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当父母对孩子的爱超过一定限度,就变成了一个家庭的灾难。民间有句话这样说: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万万不可过分溺爱,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段视频,惹得无数网友叹息,只见视频中,一名小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母亲飞踹过去,并伴随着怒吼,情绪十分激动。想想,有时候被2岁宝宝踢到都感觉很疼,何况是被大孩子狠踢。心疼母亲,可是这个嚣张跋扈的孩子不是天生这样的,他是被惯出来!
作为父母家人,我们要关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我们终有一天会老去,不能一直陪在他左右,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爱!
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
下面这4种娇惯行为我认为对孩子危害最大,建议父母千万不要有:
1、追着喂饭
在网上看到一些家长在抱怨 ,“我家的孩子怎么到吃饭时间不过来吃饭,每次都要追着喂,才会吃点”。当时我还不太相信,因为在现实中,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样喂孩子的。像我家宝宝,每次一听说要吃饭,积极的很,我们话音刚落他就跑过来,让我们给洗手,然后等着我们吃饭。据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
后来有一次,吃饭时候,家里来了一位小宝宝,是孩子外婆带过来,找我家宝宝玩的。因为她们还没有吃饭,所以就邀请她们跟我们一起吃了。她外婆喊了好几次她就是不到饭桌这边来,一直在客厅玩玩具,她外婆最后没办法,给她盛了一点,端过去,只见,商量半天那孩子才吃一口,然后又接着玩了,她外婆只好继续哄,那孩子才开始吃下一口……
我的天呐,这是在吃饭?怎么跟吃苦药一样?我就问,“她在家也这样吗?”她外婆说,”她一直都这样,不肯吃饭,每次都要追着喂才吃点!也知道追着喂饭不好,可是又担心她不吃饭被饿着。带小孩真不容易啊。”
不要追着孩子喂饭
带小孩是不容易,但是要是在恰当的时间适当引导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像我家孩子一岁不到喜欢玩勺子,我就拿给他玩,一岁多一点的时候,我给他喂饭他要夺碗勺自己吃,于是我就递给他,让他练习自己吃,撒了,我就安慰他“没关系,妈妈把他打扫一下就行了”。自那以后,我就解放了,都是他自己吃!
每次看到他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有时候给他拍照录像,我们是打心眼里为他高兴。他被表扬后,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大胆去尝试新鲜事物。试想,如果担心他弄脏桌子衣服,我一直坚持喂他、或者看到他把饭撒的到处都是我老是批评他,又会有怎么样结果呢?
其实,育儿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在生活中多观察小孩的一些成长规律,因势利导就行了!一定不能娇惯孩子,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喊他吃饭,他若不过来,我不会去追着喂他的。
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宝宝贪玩,我喊他喝粥,喊了好几次,他不来,后来看到我洗锅才发现,粥没了,就在那哭闹要喝粥。我就说“喊你多次,你不来,以为你不饿,如果想喝粥得等到中午我才会做!”等他哭了一会我又说“下次,记得喊你吃饭,你就过来,不过来,不会给你留的”自此以后,这孩子长记性了。
锻炼宝宝自己吃饭
2、要吃什么零食就给什么零食
神仙宝宝是不存在的,那些不喜欢吃饭的宝宝,要么就是喝奶粉喝饱了,要么就是零食吃多了。所以,如果想让宝宝吃饭,就要减少其他食物摄入量,配方奶粉3岁之前宝宝还是要喝的,所以,零食就是大家要控制的地方了。
有人可能会心疼宝宝,零食不给吃,那孩子还有童年吗?我家宝宝就被这样说过。我想说孩子的童年应该怎么过,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况且,我们并不是什么零食都不给宝宝吃,我们只是有所选择罢了。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不能为了满足孩子眼前的欲望,就不为他长远健康考虑啊!孩子小,好奇心强,控制能力差,必要时候就是需要父母家人适当干预才行,包括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离不开父母家人引导的。
多吃蔬菜蔬果对孩子好
像我们家,乱七八糟的零食基本上没有买过,包括我自己也不去吃。只是会定期买一些宝宝可以吃的手指饼干、溶豆什么的,另外,家里水果一直都是不断的,这些也都是宝宝爱吃的。
有时候,宝宝逛超市看到一些花里胡哨的零食,也想吃,我和老公都会明确地跟他讲“宝宝还小,这些零食不能吃,我们一起去买火龙果吃好不好”,火龙果是宝宝比较喜欢吃的水果。必要时候给宝宝一个备选项,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肯定不止一种,一般他就会妥协的。
我也看到小区里有些不到2岁的孩子,三天两头拿着棒棒糖在那吸,我有时候会关心的说一句,“孩子这么小吃棒棒糖不好吧!”听到的回答就是:“没办法,孩子非要吃啊!”还遇到过一个老奶奶带一岁左右的孙女在楼下玩,遇到熟人给半块月饼,孩子也要吃,最后老奶奶就把月饼拿给孩子吃了。也是那个理由“孩子要吃,没办法!”
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孩子现在都两岁左右了,基本上不吃饭,每天喝三顿奶粉,吃点零食,长得瘦瘦小小的。
娇惯孩子随便吃零食,容易导致孩子厌食、影响生长发育!全家一定要高度一致,有选择地给宝宝吃零食,这不是苛刻,这是负责任!
零食要有选择给宝宝吃
3、要什么玩具就给买什么玩具
逛超市,经常会看到一些小宝宝粘在玩具区不肯走,把玩具看来看去,非让家长买,否则就不走,有些家长拗不过,最后只能买下了,于是 ,后面就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其实很多玩具家里已经有类似的了。
此时过分溺爱孩子,就会给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号,只要我坚持,爸爸妈妈就会妥协。于是,后面遇到类似情况,他就会采取同样手段。等孩子大了,很多父母就会苦恼,“你说这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不知道体恤父母辛劳,你看这衣服买一件又一件,鞋子买了一双又一双......“其实这都是小时候惯出来的。
换做是我,如果家里有是坚决不会给买的,如果没有,看情况,会考虑。比如,前段时间,逛超市,我家宝宝对超市的玩具消防车爱不释手,很想让我买,想到家里有一辆相似的,我就明确告诉他“消防车家里有了,这个不买”他还是不想还回去,后来我发现有一辆漂亮的玩具跑车也很好看,家里正好没有,于是就跟他说“不买消防车,你若喜欢这款玩具跑车,可以给你买辆,怎么样?”,结果他乖乖地把消防车放回货架,选择了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跑车,高高兴兴地跟我走了。
对待宝宝一些无理要求,可以先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不起作用,就跟他耗着,就那一句话“家里有了,这个不买”,不要多说,说得多他也听不进去。一般这样几次之后,他就会摸清你的脾气,后面就会很少发生类似事情了!记住:一定要全家一致,坚持原则。
买玩具要根据需要来,不能要什么就买
4、放任孩子打人
1岁左右的孩子,由于处于手部敏感期,经常会出现动手打人的现象,有些家长觉得,小宝宝打人不疼,就不当回事,有时候还笑嘻嘻跟宝宝互动。于是宝宝就把打人当做玩游戏,见到其他小朋友也忍不住去打人家。虽说宝宝没有恶意,可是行为却让人不悦,谁家宝宝舍得让你打!
等到宝宝大了,他习惯打人的行为不会轻易改变,伤害力却越来越大,前几天在一个早教中心玩,看到一个2岁宝宝捡地上的玩具,那个玩具是一个3岁左右的女孩玩过放在地上的。只见那个女孩迅速跑过来,使劲拽玩具,没拽动,于是就一伸手把2岁宝宝脸上抓出几道血痕,好多家长老师都过来看,那个女孩被说的站的角落里不作声。2岁宝宝的脸上一直在流血,早教老师赶紧帮宝宝处理了伤口。这时候,女孩家长跑过来给2岁宝宝一直道歉......
娇惯孩子打人,后果比我们想象的可怕。最明显的就是孩子可能随时给别人造成伤害,你要不断给孩子“擦屁股”,导致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受到孤立,甚至被挂上“爱打人”、“熊孩子”的标签等!
不要放任孩子打人,要引导
娇惯孩子打人,不仅影响孩子自己的社交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身体健康。试问,谁家孩子谁不心疼,你家孩子打人你管不了,自然有人替你管!当别人替你管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结果,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吧!
所以,当发现孩子有打人倾向的时候,就要明确跟宝宝说“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小宝宝建议他改成更友好的方式表达,比如“宝宝你打妈妈,妈妈不高兴,你摸摸妈妈,妈妈很开心”、也可以给宝宝买个小鼓让他敲打,这样宝宝既可以锻炼手部发育,又不会养成爱打人的习惯。
总之,遇到这种情况,全家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引导,千万不能放之任之。
娇惯放纵孩子的后果
1、自私自利,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全家人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有什么,长久下来,会让孩子觉得好的东面理应属于他,他喜欢的就应该拥有,独占玩具,独吃好东西,不许别人碰。
2、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缺陷,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娇惯放纵,那么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等缺陷。由于长期被娇惯放纵包围,孩子会逐步变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更不懂得让步与宽容。他们还会变得骄横跋扈,
3、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4、能力的缺失,由于从小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的沟通能力、处事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都会造成严重的缺位。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你只看到眼前的森林郁郁葱葱,却看不到背后各种植物争夺阳光的残酷。社会远比森林更加残酷,而从小在温室里长大,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孩子,以后该如何在这残酷的世界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呢?
从小被娇惯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受挫,经不起风吹雨打。有的还会因行事肆无忌惮,酿成大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一定不要去娇惯孩子。一个孩子是不是被惯坏了,能够从外在的表现看出来。当孩子有下面几种行为表现时,很有可能是被家长惯出了坏毛病。家长们一定要谨慎对待,防微杜渐。
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在宠溺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做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长此以往导致孩子没有规矩,任意妄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认为什么都是他的,很容易变得任性和软弱,成为别的孩子眼中的自私鬼。
二、独立性差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为孩子所包办一切,不管大小事务。在这种包办式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依赖父母,独立性差。孩子是需要父母在后天一步一步培养起来,从试错的基础上培养到真正的成长。倘若家里孩子缺乏独立性。要及时纠正。
三、乱发脾气
被宠坏的孩子总是会乱发脾气,别人稍微不顺从他,就不分场合发脾气。这是被家长惯坏典型的表现。在宠溺中长大的孩子孩子往往有一种心态: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都管不了我。
娇惯放纵孩子的危害
1、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家长过多娇惯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极为叛逆,刚开始是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到了读书的年纪后因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意和胡作非为,要常常遭受老师的批评,会变得越来越没法接受,会不听从老师的管理,在孩子的授教过程中百害而无一利。
2、不会心疼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她们会理所当然的觉得父母对她们的爱这一切都是应当的,父母对她们的爱是她们原本就应当获得的。家长在尽心尽力照顾孩子以后通常获得的却是孩子冷酷无情的回应,因此家长不要再太溺爱孩子。
3、不会控制情绪,娇生惯养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有脾气不好的状况。假如一旦有哪些事情,家长做的不如她们的意,她们可能便会随时的爆发,以此来威胁家长。这是因为家长从来不会对她们发火,亦或是是对她们进行严加的管教,她们变得越来越放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以致于到后来不清楚该如何去控制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
家长娇惯放纵孩子后应该怎么办
父母要帮孩子解疑答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有一些事情搞不明白的,当孩子感觉到困惑时,家长应该抓住孩子渴望解决问题的心理,及时帮着孩子梳理,比如说当孩子回家不停的念叨一件事情时,妈妈可以自然的讲自己与别人发生误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有误会的时候应该及时的解释清楚等,如果自己没错的话要及时与对方沟通,有错就找机会道歉。
教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待人接物是孩子成长路上必备的,当外出做客或者是家中来客人,孩子的广告会不自觉的规矩起来,家长可以适当的点拨,效果是很好的。
我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是娇惯溺爱得不得了。
我有个亲戚,家里条件不好,因为孩子从小没人帮忙带,所以她一直做家庭主妇,男方一人在外打工,赚钱养家。
说起她跟女儿的关系,那可真是形影不离,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分钟也放不下,就连上个厕所也不放心,还得拿根绳拴着。
上小学时,虽然学校离家不远,但还是每天坚持接送,风雨无阻,不管发生天大的事,接送孩子总是排在第一位。
孩子对她也是极其依赖,写个小学作业,她每天从头陪到尾,好多年为了女儿,没看过一次电视。
只要孩子说想要什么,想吃什么,想去哪儿玩,那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尽量想办法满足。
宁愿自己和老公节衣缩食,受点委屈,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女儿高兴就行。
女儿都上初中了,还不敢一个人过马路,连自己洗头洗澡都不会,一个姑娘家又养得那么胖,有同学便拿她女儿开玩笑,她气得恨不得找人家去拼命!
反正不能听见别人嘴里说她女儿一句不是,她的生活里仿佛只有她女儿,完全失去了自我,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她女儿。
女儿都已经上高中了,偶尔坐个公交车她还不放心,才迟回家几分钟,就不停的打电话问,生怕遇到什么危险。
周末回家一趟,什么家务活儿也不舍得让干,只知道好吃好喝的弄上一大堆,像伺候小祖宗一样。
女儿现在学习很一般,我感觉可能和她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平时太宠爱孩子,替她做得太多,从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导致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无法自立。
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发现,越是条件不好的家庭,越是喜欢无下限的娇惯子女。
反而越是那些条件相对较好家庭,对子女们从小就要求严格,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性格。
娇惯放纵孩子的根源
我分析其原因,是家长一种微妙的补偿心理在作怪,因为自己出生在穷苦家庭,曾经吃过很多苦,心里比较自卑,所以不想让孩子也和他们一样,过着那般痛苦的生活。
他们竭尽全力的保护孩子,尽其所能的替孩子去承担一切,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儿女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离开这个温暖的家。
他们需要独自去面对世界,开始自己的人生,你们就算对她再好,也不能陪她一辈子。
你不能刚刚教会她走路,第二天就要求她去跑,你不能从没教过她飞,就突然有一天把她推下悬崖,这对他们才是又狠又残酷!
你总得给他们机会慢慢成长,让他们及早认清现实,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过度娇惯和宠溺孩子,只会使他们变得自私而虚荣,缺乏责任心,没有担当,遇到困难只会选择逃避,或一味寻求父母帮助,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懂得感恩与回报。
不得不说,自己种下的因,就要去承担那个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又该去埋怨谁呢?
我们应该怎么办?
虽说爱无止境,但是娇惯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远超乎你想象,而且还是不好的。对于抚养孩子,父母应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基本规则,防止孩子将来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触碰法律底线。下面七大方法教各位家长们怎么避免娇惯孩子。
一、和孩子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候设定一些规矩是避免亲子冲突的很好方法。父母可以在心里设想,如果对孩子把话说死,不用留下解释的空间,那以后就能避免因解释带来的争吵。比如孩子想要吃饼干,妈妈说“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会给孩子留下无线希望,认为再要第二块饼干,妈妈还是会说“好吧”,而如果妈妈说“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但不可以再吃第二块”,这样提前把话说死,就不会让孩子有想吃第二块饼干的希望。
二、规矩定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规矩既然定了,就是规矩,不能改变。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时,心里又常常会想是不是没必要这么苛刻对待他,然后就打破了规矩。也许第一次再给宝宝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家长一定要把目光放远,打破第一次就会减弱规矩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以后更会跟孩子妥协。
三、面对孩子的乞求别让步
当孩子乞求再要第二块饼干时,父母就心软了,但是一旦这样做了,就等于告诉孩子用乞求的方式很奏效,以后还可以再来这招。
四、让孩子完全说服你
如果孩子想要某件东西,但是家长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满足孩子,那就让孩子说出想要那件东西的充分理由吧。比如,孩子要玩ipad,那如果他说他已经做完作业、练习完钢琴,这时候就可以放心的满足孩子了。
五、要求孩子要做完家务才能玩
现在的孩子大多“十指不沾阳春水”,这对孩子来讲一点好处也没有,更突出孩子的娇惯。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的孩子更有责任感,应对挫折的能力也比不会做做家务的孩子强。
六、不用害怕孩子会失望
孩子伤心难过是父母最不愿见到的状态,但是也不能说孩子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要让孩子学会接受失望,这会让他将来受益匪浅,更懂得如何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心理压力,明白有得有失,不是万物都归自己所有。
七、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让他自己努力争取
俗话说“太轻易得到的总是不珍惜”,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总是太容易得到,那孩子就会被宠坏,这让孩子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东西,那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奖励机制,达成协议,让孩子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争取,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