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书,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这一篇章了。这一篇章又可以细分为六个小部分,篇章中开头这样一段话,“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相比之下,我进行了反思,对于孩子们我做到太少了,和他们的交流远远不够,接下来的日子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学生们做真正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了解他们与他们进行交流,帮助他们疏导解决烦恼。作为老师应做到赏识教育,孩子容易接受,那样孩子也愿意与老师谈心。最主要的是要做到相信孩子和理解孩子,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交流,不要用刺激性的语言,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打开心灵之门的那把钥匙就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并且去疏导学生的情绪。“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明白了当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孩子的心,也让我明白了应怎样去爱这些孩子。“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他爱得真实,爱得彻底,爱得伟大。只有爱,才能激起学生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才能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多温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