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带沉痛的心情读完了本周的共读。
宁小燕,一个曾经是多么优秀的孩子!“雷锋队”的“司令”,领导着每周义务的劳动,使她成了“小红花评选栏”里的卫冕之王:她是一个孤独的思考者,她的思想里满是真诚的社会责任感,并为生活在这个创造未来社会的时代而自豪;她的心灵又是那么的纯洁,看不惯考场的作弊、讨厌虚伪、厌恶说假话、躲避某些丑陋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骚扰……
终于,宁小燕的“纸船”,破碎了……她带着她对许多问题的不理解走了,留给许多德育工作者太多太多的思考。
这个问题太值得我们思考了,作为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实施德育工作呢?正如李镇西老师说的:我对教育,准确地说,主要是对德育的反思,当然不是全部否定我以前的教育实践,更不是彻底否定我们现行的德育。而是通过反思发现我们德育存在的弊端,进而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德育。我之所以把反思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德育上,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既然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对教会学生做人最直接的德育,我们理应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很欣赏也很赞同李镇西老师所列举的十个德育观点大碰撞。
我们的德育目标是什么?我们不仅仅要追求那抹鲜红,更要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德育工作要由班主任来具体实施,这就应该在大方向指导下,更应该包含班主任的创造性的劳动。作为德育教师,我们是“塑造灵魂”的,不仅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敬佩我们,还要设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德育还要有情感的色彩,我们和学生更是一起追求真理的志同道合的同志。实施德育时,我们更要讲究艺术,以“根塑”为目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的实施方法还要以引导为主,如春风润物般的引导比慷慨陈词的说教更有用。当然,德育的过程更要包含教师的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德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教师还应该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实施德育,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不要做纸上谈兵。德育管理应该做到“法治”,让学生自己建立集体荣誉感,教师和学生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德育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数字”的,更应该着眼于长远。
回想自己的34个小苗苗,我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