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从来都是一个沉痛的话题,我们本来是极少把死亡与未成年学生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近些年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关于学生自杀的事件,所以我们不禁会问:到底怎么了?哪里出了问题?今天读了李老师《沉重地思考》这一章,不由得重新思考重视起来,教育在这个现象中确乎是占了很大地因素地!很多人一提起教育就直接跟教师画等号,这绝对是错误地,如果不能意识到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地交融,那么你就无法做出准确地判断!
在李老师所整理地几篇宁小燕的几篇日记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纯真、纯粹的孩子。她在学习上成绩优异,在学校里乐于助人,在生活中正直。真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学生,却选择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自杀,这在当时确实是令人震撼惋惜且无法理解的,然而细看她写的日记,我们不难发现,她在一步步成长中思想越来越纯粹,纯粹到极端,纯粹到不食人间烟火,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主义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会发现你与世界格格不入,你不知我,我亦不知你,剩下的只有孤寂,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在她从小学到中学的这段漫长学习生涯中,她的老师们显然是没有注意到她的心理变化,或者说,注意到了,没有去进一步考虑、引导,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的做法可恶至极!显然德育并没有施加到她的身上,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她的死亡。一颗孤独的灵魂需要温暖和理解,多年来,我们教育者过多的注意了“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缺忽视了学生心理卫生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之于做人,当以德育为最重!比起李老师所写的年代,我们的学校德育早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国家的一系列改革条例早就把德育改革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各地中小学在德育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作为一名班主任,再读李老师的书,我不禁发现,距离这本书过去了三十多年,自杀的中学生不止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这不得不让人沉思,我们的教育观念可能有问题!
大小事务由教师一锤定音;班风的好坏并不取决与学生的自我几哦啊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而仅仅取决于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而言,这种“家长式”与“一言堂”,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管制,虽然说在我们小学阶段这种管制确实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集体秩序井然、纪律良好,但潜在的德育负效应实在令人担忧:学生主人意识收到制约,创造精神受到束缚,自育自律能力受到压抑;班级只有教师的绝对权威,而无学生的集体意识;学生只有服从的义务,而无参与的权力。这种德育管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距离“具有开拓进去品质和一定的带的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还差得远呢!然而真正让人忧虑的是,我们直到今天都沉浸在这种管制的美好景象里:一节节公开课,学生们整齐划一的口号,机械式地一遍遍演着同一节课!想说的与不想说的,说的与做的不一样,言不由衷的作为,口是心非的演讲;为迎接上级检查而做的种种“努力”,只讲形式的轰轰烈烈而不管内容的扎扎实实······凡此种种,我们教育者也许习以为常,但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言传身教地教学生们怎么作假!
德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是“塑造灵魂”,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者应该具有专业博大精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学生教学上令学生由衷敬佩;应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现代观念,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不断吸收各种新的思想养料,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敏锐地预见未来对当今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