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没有子女,想要子女;有了子女,担心子女。
担心的时间,长达一辈子;只要活着,就得不停地提心吊胆。担心的事情,范围大得很;只要管得到的,没有不尽心尽力的。
有些人因此而不要子女,自号“单身贵族”。年轻时落得清闲,却惹得越老越伤感,后悔莫及。
为人父母,似乎毫无选择的余地。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合理地教养子女,使其健全发展。
譬如种花,先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泥土里会开出花,同时也会长杂草。子女是人,随时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种花人不理会杂草,等到草长得比花还高,再想整顿,杂草可能被清除,而花大概也活不了。子女幼小时不用心教养,等到坏习惯已经养成,再来严加管教,恐怕费尽心血,也难以挽回。
若是杂草刚刚萌芽,即予摘除,既不必多费气力,也不致伤及花木。子女的教养,自胎教开始,即能掌握重点,一路带上来,自然轻松而愉快,而且事半而功倍。
有心教养子女的父母虽多,却苦于找不到简单易行的方法。现代社会大家工作忙碌,根本不可能担任专职父母。某些既费时又费力的方法,实在难以施行。
何况多元化社会,对于教养子女,各有不同的主张。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做起来则各有其难以突破的瓶颈。更不容易评估的,是教养出来的子女,到底能不能适应未来的环境和承接固有的道统?仅能适应未来的变迁,势必成为“忘掉祖先”的“断头儿女”,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只能承接固有道统,却又成为“食古不化”的“断腿儿女”,不知自己要往何处去。
家父乃超先生、家慈雪霏女士,生逢乱世,始终以教养子女为最主要的任务。不折不挠,一直坚持既定原则,丝毫不因环境迭经变迁而稍有松懈。仕强与君政结婚以来,更是耳提面命,必须重视子女的教养,善尽为人父母的责任。在这种一方面接受父母教养,一方面教养子女的情况下,经过不断地摸索、受教、分析、验证,归纳出教养子女的一大目标、三大范围、六大重点、九大问题,不但能够承接道统,而且可以适应未来,简单易行,人人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