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假期来的尤其晚,到今天才算彻底放假。好不容易熬完考试批卷,又喜提三天培训。
张校长今天提到了“物化”,对于这一点,我无比赞同。以前不理解,以前的领导总是要求培训后写感悟,以至于一听培训就开始愁写感悟。现在的领导不要求了,自己反而习惯了,总觉得培训完不写点东西就浪费了这次培训,不管当时多受用,时间一久也就都忘了,所以,要记录一下此时此刻的感悟。
说实话,三天的培训,并没有听的太认真。一是,环境相对宽松,忍不住刷会手机。二是,本就是迟到的假期,有些参加的不情愿。三是,专家们讲来讲去千篇一律,无非就是这几个主题“用爱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走进孩子内心”。
这样的讲座有用吗?当然是有的。但是需要常讲。听一次这样的讲座最起码一周内对学生是超有爱,超有耐心的。时间久了,可能也就恢复常态了。其实,听到专家们讲的很多内容,对照自己感觉做的还不错。对于几位高大上的专家,可能因为距离太远,或者太完美,反而有些不“耐受”。我更喜欢张婷婷校长的报告。可能张校长离我们更近,说的内容更切合实际。比如,她实实在在的给我们讲了如何开家长会,我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且收货满满。我喜欢把学到的东西接着用起来,就像之前听了武校的课,我专门给家长开了一节家庭教育家长会。昨晚我就开始构思,开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要把这次培训的哪些内容放进去,我想了宋校长讲的“习惯养成”要讲,想了郑校长讲的“改变”要讲。恰巧今天张校长重点讲了如何开家长会,让我的内容丰满起来,比如,我可以图片展示,可以视频展示,但必须注意出镜同学全不全。我需要宣传我的理念,在家长面前树立好形象,让家长充分信服我,主动与我携手同行。张校长甚至还给我们备好了各类文稿。张校长还讲到了5.3.1原则,在每次培训中全学肯定不可能,选五条做基底,拿三条去实践,选最切合的一条去突破……
其实,相对于他们讲的内容,我对他们本人更感兴趣。他们是如何走上这个舞台,他们是如何做到被大老远花重金邀请来做讲座的。他们讲的理论台下的老师都懂,但为什么他们能上去讲,而我们要在底下听。我在想,他们像我这个年纪在干嘛?他们是如何冲出重围走向队伍巅峰的?他们年轻时一个个懒惰,一次次应付,也会如同大多数“泯然众人矣”了吧。这群人之所以站在这,在我这个年纪和教龄时肯定是无比积极活跃勤学善思的。他们在台上的侃侃而谈,自信优雅更让我受到激励,有什么理由放任自己呢?我觉得每个人都能优秀,只要你想。
我庆幸我还年轻,像周校长说的,怀着一颗敬畏心去做教育,敬畏教育,敬畏自己,敬畏学生,敬畏家长。相比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我更想认真对待身在教育的每一刻的自己!加油吧,前路坦荡,你只需用尽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