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武校长的讲座,是正向的,往小了说是让我们家庭个体进步的,往大了说是有利于全民素质提升和社会和谐的。百善孝为先。在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的是在一个家庭中甘于奉献,而且是不知道表达只付出不求回报的苦情剧。我的共情让我学着只付出不求回报,且不去表达,做了好事甚至"雷锋"精神不好意思承认。我至今认为是那时候的社会环境使然。我都没有叛逆,家长的话唯命是从。随着我的长大和自己认知的改变,我越发的心理上叛逆,这也可能是小时候没有得到满足长大了在找补。从无私变自私,不再"愚孝"。那心理会变得怎样?是刻薄和拧巴。是结了婚两边家庭的琐事导致自己心里的郁结。有次机会我学了几天国学,只听保持安静,不可以说话。我发现当静下来的时候,思维都是冷静清晰的,人是智慧的,再加国学思想的灌输,我开始从拿起到放下自己的偏执。父母就是在世佛。要想顺首先孝。至今亲密关系中跟父母的链接我一直链接不上,也可能是结婚了要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但我学会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这也是一种孝。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的矛盾,最终还是需要自己调节,现在我不再钻牛角尖,气也变顺了。
武校长提到了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虽然看的书不多,但平时我有看书的习惯,看书能让我静下来。而且看到实用性的段落我会用笔做标记加深印象,方便以后随手拿起翻看重点。今天陪闺女做阅读理解例题的时候我也不自觉的把她的书做了标记,这个是好词好句,应该记在本子上,日积月累你会收到一本专属于你的宝藏书,这就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可最后闺女做题的时候却哼唧哼唧的不情愿。我说你怎么了?我以为是因为我坐在她旁边让她不自在。我看她拿起橡皮,我说是因为我随手给你画标记了?你如果不说那我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那我们之间就没法沟通,那我怎么爱你?我知道她的书不喜欢被乱画,我说没事,这样你就知道重点了。她掉着眼泪说我想自己画。是呀,我没有尊重孩子,替她做了她想做的事。在我的冷静下我们愉快的收尾。到了晚上我拿着一本书在看,两个孩子也各自找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看,果然身教大于言传。假期是亲子陪伴最长的时间,我应该调整自己跟孩子同频,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