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武校的讲座,感触颇深!
家庭教育归根结底是环境的教育,需要依靠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孩子每天都得看手机看平板,玩游戏,说好的15分钟,20分钟,等我想起向他要的时候,都有30分钟,40分钟了。更有甚者他得再看一个西瓜视频。有时候会给你平板,有时候你不要,他还继续看。本质之后的原因是:他对未知世界存有好奇心,其次就是我觉得是他没什么可玩儿的,在家也有点儿无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没有以身作则,我也总是有事儿没事儿的拿起手机,做了一个不好的引导。今后,从自身做起吧,有好多该干的正事没有去干,反而做了一些于健康,于身心无益的错事,悔事。结果本末倒置,浪费时间精力。眼睛不舒服,视力下降,这是直接的“”劳动成果”。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读书多了,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不管是理解数学题,做语文快乐阅读岛,还是对于以后所增加的科目而言,都是锦上添花的。我记得一年级寒假那会儿,孩子还会每天读最少得20分钟的书。当然也是我督促着,同时也以读完书可以看会儿手机为诱饵,来“荼毒”他。二年级上学期,每晚也会抽时间读书,只是因为老师要求,是作业,所读的内容也仅限于课文。有时一分多钟,有时三两分钟。读书频率低,内容少时间少一是没有非逼着他读,二是他根本也不想读。我之前买的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我也没读几页,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一个8岁的孩子呢!
比尔盖茨说过,好的习惯是一笔财富,,一旦你拥有他就会受益终身!我们的一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不断重复中。转化成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与其去期待所谓的人生巨变,不如从现在起去建立一个又一个看似微小的好习惯。既然每天的坚持这件事会影响到孩子,同时也会改变自己。那何乐而不为呢?以后我也会每天坚持写日记,最差的效果就当记录孩子的成长了。
身教重于言传,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去迎接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