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在商场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个只有三四岁的时候因为想买自己心仪的玩具,父母一时不能满足其需求而打滚撒泼、任性妄为,而父母或打骂责备或百般无奈或只好投其所好;
经常和朋友交流孩子教育问题,讨论最多的是:孩子叛逆不听话,不懂得孝敬父母,不体谅父母的辛苦,沉迷手机网络和游戏,不爱学习,大人苦恼焦虑,孩子任性叛逆,亲子关系矛盾重重;
经常听到触目惊心的事件:孩子经不起一点儿挫折,动不动就跳楼轻生,无论是懵懵懂懂的小学孩子,还是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考试,父母的一次正常的批评,一次男女之间的失恋,一次毕业论文的不合格,都成了压垮他们的心灵稻草,成了自杀的导火索,全然不顾,一跃而下,全盘结束,留下了家人无尽的伤痛和凄苦;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孩子教育问题触动着家长们的心,使我们焦虑紧张,迷茫彷徨,寝食难安。我们在感叹惋惜之余,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我们到底怎样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中国政法大学李玟瑾教授在《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服》中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李教授从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一是教育孩子要趁早,六岁之前说“不”。这是李教授非常强调的观点。如果孩子提出是不合理的要求,无论孩子多么吵闹,都要果断坚定地拒绝。如果孩子在商店里打滚撒泼,父母要学会克制,不打不骂,把他抱回家,放在卧室里一对一管理。同时做到四不要:第一不骂他,第二不打他,第三不要说教,让他安静下来,第四不要走开,等待孩子哭闹完毕后给点爱,让孩子缓解压抑的情绪,鼓励孩子表达交流,从而建立亲密关系。如果不抓住关键时期教育训练孩子,孩子长大了再去管教就晚了,你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你的爱没有限制。孩子就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对抗父母的管教,如离家出走、跳楼自杀、服毒自杀等等,因为你的爱在他眼里没有限制,他会利用你的爱来威胁你,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二是学会克制诱惑。也就是怎样教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如玩手机、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教给孩子自我控制,学会等待,等待获取更大的满足,学习也是如此,今天的克制是为了未来的长远,没有耐性的孩子上学后一定会出现问题,三是学会忍受,防止自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私是正常的。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业压力大,就不让孩子做任何事,只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就万事大吉了。当孩子考上大学,就会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父母无关,父母的辛苦付出他一点也体会不到,这样就养成了自私的陋习,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学会管理他人,有家庭意识,心中有家人,防止孩子自私。四是学会经历挫折。要让孩子学会忍受挫折的忍耐力,也就是意志力的培养,多让孩子参体力锻炼,如劳动锻炼、游泳、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锻炼,让孩子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责任和事业,是我们一生的修行。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终身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的理论方法,无条件地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言传身教,做和善而坚定的父母,就一定会收获美好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