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看了武际金院长的讲座,感触良多。句句实在,句句让人想要去行动。。
武院长从习惯讲起,强调了制定规矩,严格落实的重要性。寒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稍加约束,能让孩子弯道超车,超越自我。
武院长再次提及“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读书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作为一个一年级老师,我深知学习起步期读书的重要性。从拼音学习时的课上老师领着读《语文主题丛书》,学生跟读熟了回家指读巩固。到拼音学完后学生自己拼读预习课文、拼读《语文主题丛书》。我力求做到有计划地具体到每天读哪几页,第二天根据学生读的提问,回答对问题的及时表扬信鼓励。
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曾经提出: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医愚。低年级孩子,读书,读好书的益处更多。第一,通过读书,学生可以感知语境,认识、理解更多的字词。第二,通过读连续性的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有积极的影响。第三,通过读价值观正确的书,学生可以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品德。在这种熏陶下,学生的品德也会随之升华。第四,通过读书,持续不断的读书,孩子的耐力,孩子的持之以恒的心性也得到了加强。第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读书,孩子自己思想空间也会加强,在潜移默化中,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寒假的到来,“新华杯”读书活动又开始了。为了同步阅读,我们班的孩子订了相同的书。放假之前,我们的阅读已经开始了。从开始的学生自己每次读三页,零星地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到能用完整的话串起来自己获取的知识。为了持续阅读,我把书读完了,然后做了规划。每天读几页,回答老师根据这几页提出的问题。每周二下午2:00—7:30,班级群读书沙龙,说一说自己通过一周读书,知道了什么。虽然没有做到全员都参与,但是,没参与的孩子通过听参与的孩子的交流,也在慢慢提高自己。
一年级孩子,对写作的要求很低。但是,《行知天下》上写作模块在引导孩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提高。六要素简短描述图画加心情的一两句范文,后面跟着简单的加细节扩写。
武院长细心地督促引导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每天写日记。具体到从哪方面写。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好,直接把课件图片借到了班级群里。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试着写一写,不需要每天写,一个假期先写一两篇试试。后期看看效果,只要有学生写,就可以在群里点赞鼓励。抓住契机,根据孩子写的进行引导。
武院长特别提到了假期合作学习小组。我觉得,这个提议特别棒。很多孩子,一放了假,家长没空约束,孩子自身自控力又不行。特别容易放纵自己,整个假期都虚度。如果真的能结成学习小组,互相督促,相互影响带动,弯道超车不成问题。
这场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让人醍醐灌顶,受益颇多。他提醒了家长孩子假期学习的重要性,也激起了老师引导孩子读书学习的热情。如果真正地落实,那么,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