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为了改变吃不饱、穿不暖、辛苦种田、没钱用的日子,80后的我们努力读书,为了能在城里找个好工作,生活的更好一点。可是到了自己小孩的教育,又面临上学的问题,需要在城里有房子、有工作、有户口,才能在城里读书。对于从农村出来的80后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也许是自己懂得太少了,也许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现在面对孩子的教育,又感觉更是难上。
怎样才算是好孩子呢?这个问题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其实,总感觉好孩子的标准是父母在定,这个目标也是由父母在实施。现在,社会上对好孩子的标准普遍的是:听话-特别是听父母的话,学习成绩优秀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可以挣大钱,在这个基础上能回报父母那最好。别人家的好孩子是怎么培养的?别人家的父母又是怎么做的?昨天晚上老师让看《好孩子是如何培养的》节目专题,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只是看了后面的现场采访,但是微信里面收到好几条之前同事和朋友发来的微信,问我校门口视频照片是不是我?问我写亲子日记几年了?原来我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父母。但是感慨之余,听完四组家庭的关于孩子的教育和父母的做法,心里感觉挺愧疚的,自己做的远远还不够,就说这个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己就是很欠缺,自己根本没有做到别人父母的心态平和,说话柔声细雨,这一点是首先要去改变的。

学习四组家庭的经验,日常如何做到与两个孩子的相处,我总结了两点首先要学习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因为是两个男孩的原因,从小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比较强势的妈妈形象,没有考虑两个男孩自身的感受,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状态和两个儿子相处,由于这样的相处方式,感觉大儿子就慢慢开始变得不和小时候一样那么信任我了,不再把他的小秘密和小故事分享给我了,感觉现在上四年级的大儿子有了自己的小想法,让我与他的相处中变得被动和消极,不能时刻了解到他的动向了。我感觉一组家庭中他们的亲子相处时光是非常的和谐和民主,他们很会尊重孩子的天性,感觉我没有做到尊重孩子这一点,总是不断的否定和打击他们,让他们也变得对我不信任,所以首先要做到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孩子。其次,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孩子和我们之间的沟通要有效的方式进行。其实我感觉第四组家庭中那位爸爸和女儿的相处之道真的很和谐,爸爸也许和女儿交流说话不是很多,但是他们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亲子日记,获得了对彼此的交流和沟通,父女亲子日记不断地一起坚持写、不断地一起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秘密,可以吐槽彼此的缺点,然后去修正父女关系,真的起到了纽带的关系。其实日常中我也有很多的亲子交流时间,只是我们总是忽视掉了,不善于抓住这些小细节去细化和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每晚和小儿子一起看书、阅读,每周末和两个儿子一起看动画片的时光,这些时光都是亲子共处的、相处的好方式,要抓住这些时光和两个儿子进行沟通交流,也许我们的关系会变得很和谐,再也不会这么被动,我也不会通过老师去了解大儿子在学校的情况,他自己就会乐意和我分享关于他自己的秘密了吧。第二组家庭是昌城的五年级的纪翔,大儿子一看到是他就有些兴奋说:妈妈我知道他,他是五年级的学习很好。我说:儿子原来你也很羡慕成绩优秀的人哦!那你好好看看他是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哪一点是你要去学习的呢?大儿子看得很专注,我感觉我也要学习别人家的父母,做到心态平和,做到轻声细语,这是首先作为一个妈妈最重要得一点吧!
好孩子是如何培养的?这个不只是孩子自身的努力,还有父母的付出和陪伴,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培养好孩子的品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长付出巨大的智慧和努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倾听和关注他们,培养好孩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未完的事业强加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让他们成长相信未来的一天,他们终究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