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6日星期二
首先,要让孩子先了解自己的任务
父母先引导孩子一天要做的事情的时间清单,帮孩子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的事。
第一种,重要又紧迫的事;
第二种,不太重要但比较紧迫的事;
第三种,重要但不紧迫的事;
第四种,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事。
这样,孩子就能比较直观的感受到每一件事的轻重缓急,也清楚的知道一天里自己的任务有多少,在做事的时候就会有紧迫感,不会随意拖延。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
其次,在当中找出最重要的三件事
当孩子已经对自己的任务了解之后,父母就引导孩子找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应该在第一种,重要又紧迫的事里找,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挑选,帮助孩子筛选一下。要让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三件事上,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专注度来完成。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
然后,先完成最困难的一件事
当孩子已经找出"三只青蛙",就要把最大的青蛙先"吃掉",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迎难而上。不要长时间的盯着这只"青蛙",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想逃避,选择拖延,要让孩子立即行动,勇敢面对,认认真真的先完成最难的那件事,帮助孩子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及尽力来攻克它。这样一旦完成了第一件事,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大大提升,后面的两只"青蛙"就会更高效的"吃掉"。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
最后,保证孩子时间的合理安排
要让孩子在决定完成任务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没有打扰的空间,让孩子全身心的克服这只"青蛙",比如关掉电视机、小声说话,把孩子的玩具以及零食先收起来,让孩子无法看见这些诱惑,防止分心,提高孩子专注力。
当然也要为这一件事留够时间,因为孩子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会沮丧、懊恼,就不想再用这个法则了。而且把困难比喻成"青蛙",会让克服这只"青蛙"充满童话色彩,让孩子更有斗志。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
最重要的是,"吃青蛙"的时候一定要迅速,"三只青蛙"法则里有一条说法:"如果你想要完完全全地吃掉一只"青蛙",单靠坐在那里一直盯着它看,就算看得再久也无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