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周二 天气:阵雨转晴
昨晚接到通知:今早8:00单位开防疫情会议。老公说让婆婆坐车来帮忙看孩子,我觉得太麻烦婆婆不行。于是决定把闺女送到姐姐家看一会儿,开会结束就去接她。不料,打电话给姐,才知道她今天去沂水医院复诊了。怎么办?我要开会,老公也在开会,闺女又没有地方去。我决定只能带着闺女去参会了。
一路上,我千叮咛万嘱咐,允许她带着玩具去会议室,只要她不说话,不弄出动静来,怎么玩都行。她听说能带玩具高兴地不得了,一再保证不会影响我开会。
会议室门口恰巧遇到教导处小孟也带着儿子来了,她儿子比我闺女大一岁,于是我商量让他两个人在办公室一起玩。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一个小脑袋出现在了会议室门口,因为参会的人员很少(总共十几个人),我就听到了一个弱弱的、极小的声音:“妈妈,妈妈,我想去洗洗手。行吗?”我赶紧从东门口出去,告诉她自己去就行。她高兴得奔向水龙头。
会后,他们都夸赞闺女那么小既有礼貌又懂事,还知道小声说话,不轻易打扰别人。问我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我也在反思这几年的教育方法,虽然称不上成功,但很多方法还是可取的。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中,要以榜样、表扬、鼓励为主。家长越批评,孩子越胆小;妈妈越鼓励,孩子越勇敢。我的教育方法就是表扬多于批评。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尤其是在孩子受挫时,妈妈温暖的鼓励至关重要。
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孩子打开心扉,有勇气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看过一部公益短片,被称为“泰国阿甘正传”,让我深受触动。视频中,一个6,7岁的小男孩在接受足球训练,他的妈妈在场外等候。
教练和妈妈反馈:这孩子,虽然努力,但底子不行。回到家,妈妈虽然内心难过,但是却告诉小男孩:
“今天和教练聊过了,他夸奖你很努力。之前你完全不会用头顶球,但是现在,你已经时不时地做到了呢。”
然后,妈妈用食指和拇指轻扣,示意“一点点”,鼓励小男孩“再努力一点点”。
正在喝牛奶的小男孩,看妈妈信赖的眼神,感受到妈妈诚恳的认可,内心深受鼓舞,放下牛奶,转身去练球了。
但是小男孩的实力,还是远远不及队友。在一起跑步时,总是落在后面,小男孩很沮丧。
这个时候,妈妈又温柔地鼓励他:“只要超过前面一个人就好了。”妈妈的鼓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把,不断指引着孩子。
此后,无论小男孩遇到什么困难,他的眼前总会闪现妈妈的那个鼓励手势。
“再努力一点点”成了他们彼此默契的暗号。
这温暖,让孩子不断从心底生出勇气,努力的眼神也愈发坚定。
最终,在一场原本败局已定的比赛中,因为男孩的一个头球,成功扭转局面。其实,孩子的不足,就像一枚硬币。
正面是问题,反面是成长。
好的妈妈懂得蹲下来,给手足无措的孩子一个拥抱,这是给孩子最大的鼓励。
妈妈越鼓励,孩子越勇敢。
从今天起,继续学习,做个榜样型、学识型妈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