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起来,听到孩子房间动漫剧的声音,推门进去发现她头发湿的,应是洗了澡。我问还没睡吗?女儿回我拼乐高拼到很迟,又洗了澡还没睡。我说难怪看你这么精神。她又让我敲背,我让她放"腊笔小新"(昨天她看时分享给我看过)。两个人一起看剧,她来点播。边看边跟女儿说:"还蛮有趣的,原来孩子小时候是可以当玩具玩的,妈妈错过了。"女儿回我:"你再生一个玩就好了。我上班时,还提醒女儿:你美国时间到了,要好好休息。
女儿说起昨晚上夜宵花了钱,还有上次去买零食50元爸爸没给。我说:"我们每月给零花钱就是你自己买点吃的,怎么还要报销呢?你还洗碗有工资,时不时让我们请喝奶茶。"女儿也嘿嘿笑说"我没钱没有安全感,而且洗碗的工作也危险了,前两天太热我不想洗,爸爸自己洗了。"我内心惊了一下,我自己以前老觉得没钱没安全感,这也传给孩子了?"你觉的要存多少钱有安全感?""不知道,越多越好,现在有零花钱,饭钱,还有洗碗钱,但存不起来。"我想孩子有需求也是好事,也是动力。跟女儿说"这几年妈妈在外学习也花钱,不如你教我,我愿意为知识付费。"女儿说教什么?我说"你看书有故事可以讲给我听,有新闻也可以讲,我英语不好,你教我也行,教我游泳也行⋯",女儿说"我不喜欢看书,跟你讲新闻你又会跟我杠。还有你怎么付费?要市场价,我保证讲一次不少于10分钟⋯"。我想这样讨论不好,得好好想想,要让孩子有成就感,不能超限,也要有规则,以免造成反效果。
一下午我自己都在想怎么做才好,是不是要让孩子自己来提出,她能为我提供什么知识服务,让她来动脑筋更合适,然后费用一起协商。孩子开价可能会高⋯,我得有个心理价位。在张老师指点剖析后,才看到是我一直来的模式,又操心又控制又讨人嫌。老师点我这种事可以让孩子自己思考,让老公来拍板,让自己很轻松。 佩服张老师的智慧,懂教育原来可以这么省心。做好了心理准备,晚上女儿又没提了。我不急,耐心等孩子下次再次提起。
我今天收获很大:l、和女儿呆在一起时,感觉舒适。2、发现孩子想存钱,有欲望是好事。3、张老师指出我的潜在问题,没分清问题主次。金钱关我得过,过不了关系搞不好。4、爸爸一回来就拿摇控器准备换台,我就把电视让给他看,内心平静,自己看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