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孙老师分享的是“给小板凳揉揉痛”,最触动我的心灵可以说惊讶到震撼。作为一个大人我们常常以为只要孩子能笑,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是可以去责怪的。幼小的孩子摔倒,家长往往紧张地抱起孩子,说:“乖,不哭,不哭,小板凳怎么把俺碰倒了呢?打它,打它!”边说还边拉着孩子的手也做打小板凳的样子。这一幕深深印在我脑海里,从未有过质疑。当看到作者说这是一种“复仇行为”,我不觉一惊,只是哄小孩不哭罢了,并且司空见惯,谈何复仇呢?看了作者的分析才明白,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小板凳的态度与对人的态度一样,打小板凳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而反过来给小板凳揉揉痛,则会教给孩子善良与豁达,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我感觉心灵被洗涤了,是啊,当孩子对小板凳都有爱心,知道给小板凳揉揉痛,这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时,长大后她的人际关系怎能不融洽呢?虽然我没有经历让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痛,但从这里获得了启发,当孩子遇到不愉快时,我会引导他换位思考,善意地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