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31日 雨转晴 315
什么是冲突?
亲子互动游戏,分别问妈妈和孩子喜欢的颜色:
问妈妈:孩子喜欢什么颜色?(答,黑色)
问孩子:妈妈喜欢什么颜色?(答,黑色)
问孩子自己喜欢什么颜色(黄色)
问妈妈自己喜欢什么颜色(白色)
这就是冲突!妈妈只给孩子买黑色的衣服,孩子以为妈妈喜欢黑色。妈妈给孩子买黑色衣服,觉得耐脏,所以买黑色。妈妈的想法是理性的,而孩子是感性的,他觉得妈妈给他买黑色,是妈妈喜欢黑色,哈哈。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哈哈。这是白天不知夜的黑,父母不知孩子的心!
冲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任何一种关系中的客观存在,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只要亲子关系存在,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大家也不必恐惧。
亲子冲突有利有弊
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相处中最真实的表现,是对亲子关系是否健康的一种检验。
冲突的结果:
造成永久的痛恨和敌意,留下心理创伤
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是彼此连接更紧密
亲子冲突的共性呈现:
“和母亲发生口角”“母亲言语过激”“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母亲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矛盾冲突更多。有调查证明,家庭中亲子关系每增长10%(冲突减少),孩子在学校的归属感提升8.6%,品德行为提升7.14%,学业成绩提升4.01%,网络成瘾率下降7.1%。
由此看出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亲子关系最大的“天敌”是冲突。
阿德勒认为,人都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思维模式)
伸出你的手,攥紧之后,像不像大脑?像不像心脏?所以古圣先贤把心和脑联系起来,就是他们的形状想象,我们的拳头是什么?五、行,攥起来就行了。攥起来是有力量的。当外面的四指神展开,拇指就能自由的伸展,运动。拇指就是我们的情感脑,是个手指就是我们的理性脑。情绪失控,发火的时候,就是外面的四指没有拿捏好这个大拇指,控制不住,就发火有了情绪。
我们大脑皮层的前额叶部分就是理性脑的部分,很重要。孩子和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成人理性思维,孩子感性思维,孩子的前额叶发育不完善,所以理性不足。成年人的理性充足,感性就能压制。
亲子冲突产生的根源:
需求冲突
焦虑不安
什么需求呢?
孩子在不断长大,意味着她越来越成为自己
父母在不断变老,意味着距离孩子越来越远
孩子在成长,我们在变老。孩子的成长需求在不断的变化,让我们用一成不变的老套的模式去对待孩子,不能与时俱进,容易产生矛盾。需求冲突,此一时彼一时。
需求冲突的类型:
一:孩子在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干扰阻碍了父母的要求,父母试图阻碍孩子的需求。(父母引发,父母的我执)“不行....,不满意....不给...等”句式
父母是思维模式:我是家长,你是孩子,孩子就必须听家长的。“天下无不是打父母”!这样的模式霸道不?
二:父母不接受孩子的行为,但孩子并不任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影响,找不到必须改变行为的理由,就用抗争的手段,阻碍父母的需求(孩子引发----权利之争)我要获得我的权利,我要说了算。“对着干”就是权利之争。
孩子的思维模式: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小时候不反抗,他受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就不希望你管她,她心里想你不要再管我,这个时候你再管她就产生了冲突。如果你还以“我是你妈,你必须听我的”的模式去处理问题,那就可想而知了。你不让她与异性交往,他偏偏早恋报复你,这时候父母应该软下来,成为孩子的伙伴,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父母需求我是家长,孩子需求我是独立的人。哎这样,就产生了需求差异。
孩子是感性的,灵动的,自由的
家长是理性的,僵化的,约束的
家长用自己的心智模式去框孩子的心智模式,孩子会觉得被束缚,不舒服,要反抗,这就产生了行为上的冲突。
亲子冲突的结果就是输赢之争,权利之争。
孩子赢父母输———孩子第一、纵容放任
孩子输父母赢———专治胁迫 、说一不二
孩子输父母输———鸡飞狗跳,家无宁日
孩子赢父母赢———父子有亲、母慈子孝
你是想要赢了孩子(赢了孩子的身)还是赢得孩子(心)?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答案,也在思考怎样去做。
亲子冲突的另一个根源是焦虑不安。适当的焦虑不是坏事,但过度的焦虑就是大问题。焦虑是跟自己较劲。我们要跟自己和解,跟老公媳妇和解,孩子和解,跟周围的人和解。你说你控制不了自己的不良情绪,那是借口。你在跟孩子发火的时候,突然你的领导给你打过电话来了,你立马就转变态度,恭恭敬敬和领导打电话。放下电话,你马上又对孩子大呼小叫。你能说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情绪?你把孩子当你的领导看待,你尊重他,好好和他说话,让他内心产生愉悦,产生好的感觉,试一下看看?
真应景,今天我们家就产生了一段冲突。小宝把大宝的房间弄乱了,大宝让小宝去给他整理 ,我则让闺女自己整理一下,认为就一点小事。小宝接着说了一句: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一句话,点燃了大宝的情绪。愤愤的大宝把小宝玩具箱里的玩具都给他磕地上了,让小宝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闺女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教训了小宝,小宝哭了两声,看见没人搭理他。自己乖乖的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了。爸爸觉得大宝的做法有点过分。我也被大宝的情绪带沟里,我也觉得大宝处理的方式不妥当,不像大人干的事。这时,大宝更委屈了,家庭冲突升级。
大家都冷静下来以后,互相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宝也说说自己的“委屈”。小宝让爸爸陪他下去玩,我们娘俩在家。我拉过闺女的手,让她和我坐在一块,我也向闺女道歉,我做的确实有不妥之处,我总是把闺女当成大人看待,忽略了她的感受,让她感觉偏向珂珂。闺女处理方式有点欠当,但是谁的责任谁负责,这是正确的,让小宝明白了这个道理,也知道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让着他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抱了抱闺女,闺女依偎在我的身旁,我娘俩聊了很多很多……在家里,我不希望你凡事讲究个对错,分的那么清。(在闺女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这是我所不希望看到的。我是一切的根源)咱们不能浑身长满刺,那样既刺伤别人,也伤到自己。妈妈希望你再随和一点,温柔一些,家里不开辩论会!将来做人家的儿媳妇,可不要像现在这样凌厉,较真,虽然有时你存心是好的,但别人接受不了。你爸爸说过孝就是顺,先顺了,再谈下文。闺女点头,嗯嗯,时不时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冲突就这样过去了。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我们彼此连接的更紧密了。闺女比我强,她能比较冷静的表达她的想法,分析事情的因果,知进退。我说话就像竹筒倒豆子,只管倒啊,改改改,变变变。
本来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闺女的驾驶证,科三科四通过了,已经是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了,我们却用这种别开生面的“冲突”庆祝了,闺女的成功,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