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任何一种关系中的客观存在,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亲子关系存在,就会有冲突。冲突是亲子关系的天敌。
冲突有的会造成永久的痛和敌意,留下心里创伤。有的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使彼此更加紧密相连。
亲子冲突的根源:思维模式--需求冲突、情绪模式--焦躁不安。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一起变成了行为模式--河东狮吼、鸡飞狗跳。
人的大脑分脑干、情绪脑、理性脑。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理性脑。成年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是孩子理性不够,感性有余。大人是理性成熟,感性越来越少。
需求冲突是孩子在不断地长大,而成人在不断地变老。当父母阻挠了孩子的需求时就有了冲突。
冲突的结果是:孩子赢了,父母输了
父母赢了,孩子输了
孩子输了,父母输了
孩子赢了,父母赢了
当孩子和父母都输了时,这是最差的,这时候就会鸡飞狗跳,河东狮吼。当孩子赢了,父母也赢了时,这是双赢,是最好的结局,这时整个家庭就会美满和谐。
孩子是感性的、灵动的、自由的
家长是理性的、僵化的、约束的
孩子在不断长大、我们在不断变老,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不断变化、我们老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和模式对待孩子,如果不能和他们与时俱进就会产生矛盾起冲突。
焦虑不安,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孩子通过妈妈的情绪感知世界,一个家庭中妈妈的情绪好坏起着主导作用。方法用对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只有父母用心去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达到父母赢、孩子赢的双赢效果,才会促进亲子关系和谐长久的发展。
事有凑巧今天晚上我和女儿又上演了一幕约定。下班回家女儿不在家,爷爷说她出去玩了说好5点回来,6点半了还没回来。我给同学妈妈打电话果不其然在雨鑫家,我给老公打电话让他回家时顺路接回女儿。老公依然一个人到家,说闺女和同学玩的正高兴7点半回来。
玩玩就玩玩吧!正好我可以安静的学习了,可是8点半了还没看见女儿的身影,这时我有点坐不住了,这也太不守时了,得提醒她一下。
我又打电话,是她的同学接的,雨鑫说阿姨再让心源再玩一会吧,我们还想读会书呢,我说你告诉她玩可以,读书也可以但是现在我生气了,该怎么做她自己说了算,说完我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儿闺女回来了,一进门就坐到沙发上说哎呀热死我了。我说热呀先凉快凉快吧,喝口水休息一下。
我问闺女今天下午出门前怎么和爷爷说的呀?闺女回答,我说玩到5点半回家,那你回家了吗?没有。那爸爸去叫你时,你又是怎么和爸爸说的?我说7点半回家。那你做到了吗?没有。那妈妈给你打电话时你又是怎么说的?那不是我说的是解雨鑫说的,那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也想多玩会?是的。是你回家还是解雨鑫回家呀?是我。那几天前规定你三天不能出去玩为什么呀?因为不守时。那好今天第一没有按和爷爷的约定回家。第二没有按和爸爸的约定回家,第三推卸责任。必须接受惩罚。
站到客厅中间蹲十分钟马步,动作要标准,中途不能休息。刚开始闺女还面带微笑,五分钟左右,她的胳膊开始下垂,屁股撅起来,腿也直起了很多。我还是要求她必须按标准动作,无奈女儿又按标准做。一会功夫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大颗汗珠从脸上身上滚落下来。女儿开始哭泣,我再也不忍心看她,转过身偷偷的流下了心疼的泪水,不停地看时间,盼着时间快点快点再快点。
今天晚上的十分钟好漫长,就像过了好几年。时间在煎熬中终于到了。我没有让女儿立刻坐下休息而是让她做腿步拉伸和按摩,再累也要让她坚持做做放松动作。
给她端过水补充一下水分,缓解一下心情。抱过还在抽泣的女儿,给她不停地揉着腿。等到情绪缓和了,我陪女儿一起洗澡,在卫生间我们娘俩互相搓背,一会儿女儿的情绪恢复到往日的状态。躺在床上我们手拉手,肩并肩。我问闺女今天晚上吃的什么?
阿姨做的蛋炒饭可香了,还有玉米,地瓜,我吃的可饱了。解雨鑫没有我吃的多呢。她吃了一半想让我帮她吃完,我没有帮她。为什么呢?因为我吃的太饱了,吃不下了呀!聊着聊着我们娘俩相互依偎着进入了梦乡 。
今天晚上我送给女儿 七个字“不刺痛不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