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母与子》李想妈妈的亲子日记
李想妈妈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晴 第134篇

今天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系列课程的第十三节,《家庭儿童心理测评》。

上两部分内容,我们谈到了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还有家庭教育学的基础。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部分是关于专业评估这一块儿。两部分内容,我们一块儿看一下,在家庭内部,孩子的心理评估,再有一部分是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一个评估。

先来看第一部分关于家庭儿童的心理评估。关于健康的概念,实际上在1989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关于21世纪健康的新概念。健康的新概念指出了什么呢?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疾病是针对躯体、身体上来说的,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疾病跟健康其实并不是说没有疾病,感觉就是健康的状态。

图像

21世纪人类的健康,从四个方面的一个结合。一个是生理的心理的,然后社会适应以及道德健康方面的一个结合。先看一下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志,从五个方面去认识它。

首先第一部分智力是要正常的。实际上咱们看这个中国和西方的概念,关于心理健康这一块儿,在智力上面有的国家会提到有点国家是没有提的。其实智力这部分也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就是即便智力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文化环境是更多的包容开放的一个环境,他的心理未必是不健康的。我们国家对于这块的定义是什么呢?首先是要智力正常。我们说专注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一部分,智力上是正常的。

第二个是了解、并且是接纳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的状态,这块既包括好的,又包括不好的。其实我们讲心理健康,尤其会在意什么?比如说对于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的一个关系,包括对于现实中自己的一个接纳,对于自己优点和缺点,尤其是缺点的一部分,我们的态度。缺点我也可以去容纳它,这是我去接受真实的自己。

第三个是善于调节,而且是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中国来说,对于情绪的教育,情绪的管理其实是缺失的是不够的。现在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小的时候,从情绪这一部分给过大家的引导和教育,其实几乎为零。而情绪的引导,情绪的控制,不只是是从言语上教给孩子,更多的是平时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里面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让小孩子看到父母在有情绪了之后,父母是怎么处理的,这样他们也会内化进来,他们也容易去处理。所以对于情绪而言,我们是善于去调节,善于去控制的。注意,调节和控制,和忍耐和压抑可不是一个概念。在中国很多爸爸妈妈对于情绪的态度就是否定的、隔离的、压抑的、防御的。

比如说小孩子,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小孩子会哭。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说的什么?好了,好了,别哭了,或者帮他转移注意力,或者去满足他,或者劝解着不管用的时候,甚至爸爸妈妈都会发脾气,爸爸妈妈都会吼孩子。别哭了,听到没有?怎么怎么劝都不行,怎么这么不懂事儿?你看到了吗?我们对于情绪本身就缺少了一个接纳的态度。那这样的话,其实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过程中,孩子也会知觉到我们对于负性情绪的态度,尤其是负性情绪。正性的好的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正性好的,有的和社会文化有关,特别高兴的时候,有的时候你甚至要提醒自己,要谦虚,不能太高兴了,要收着点儿,勒着点儿,对吧?但是这个影响还不大,因为你的内在的体会和感受上是喜悦的。更多的是负性情绪,我们是不是可以很好的去接纳它?然后在接纳的基础上有所调节,有所控制。去转移他的情绪,然后承认他,去共情孩子的这部分情绪。当然在此之前最初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是让孩子去认识到情绪是什么,要先做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最初要先让孩子知道,我们要去标识,我们要去正视,去知道自己是什么情绪,以及这个情绪是从哪来的。中国的教育很多在这方面会有一个缺失,所以我们心理健康本身会有一个和情绪的一个关系。情绪是不是相对是可以稳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遇到糟糕的事情,情绪也是很平稳,甚至保持喜悦,那不可能。

心理健康的人,丢了500万之后他也是痛苦的,也是难受的。丢了500万之后,他如果很乐呵,反而是心理异常了。有糟糕的事情,我们会有和他相对应相匹配的情绪,但是可以在一个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去调整它,可以去管理它,跌倒了可以爬起来,更多的是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陷入到情绪里面。这是心理健康里边关于情绪强调的内容。

第四块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其实特别可以反映出心理健康的状态,我们甚至说一个人人际关系的好坏,就是他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标志,一个反映。心理健康其实更强调和自己和周围的他人以及和世界之间的一个和谐的状态。这里边其实和自己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了解并且接纳自己,但是在这个过程里边,和自己的态度会投射到外界,转变成你和他人以及和世界的这种态度,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对于有一些人的某些行为,我们会特别的厌烦。实际上往往这个人身上有的让你特别厌烦的东西,往往也是你自身有的,可是你却难以接纳的,我们接纳不了自己的这一部分,在心理防御上会有一个投射,我们会认为是别人身上有的,而不是我身上有的,所以你会反应那么激烈,你会那么慢敏感,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相对和谐。注意人际关系里面的和谐,其实我们不只是和世界和他人的和谐,也是要和自身的一个和谐。

最后就是关于适应。对环境适应的是良好的一个状态,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时候,都会包括这一部分。我们是不是能适应周围世界的,包括新的环境,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新的适应一个过程,我们的心是不是开放的,这是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

图像

再给大家介绍几种关于心理测评的工具,我们要认识几种量表。关于心理健康的这一部分,给大家介绍的是相关的心理行为测验的量表。基本上都是孩子可以去使用的。

第一个是关于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第二个是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量表,这两个全都是测智商的。韦氏其实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一个,瑞文是关于推理,它其实是跨文化的。很多图形从推理上面让你去选择。第三个是简明儿童行为观察量表,行为的。第四个是关于人格的,非常有名的一个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当然这里边有成人版的,有幼儿版的,我们这边给孩子用的就是幼儿版。第五个是关于全面的心理健康的一个自评量表,叫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90项,90个项目,然后我们从十个因子上面全面的了解一个人,他的心理健康程度,。最后还有中国自己研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量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心理测评的工具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他各方面的一个心理状况,包括像人格,像智力,像行为以及他的心理健康程度。

图像

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心理健康水平的三个分类。第一个是一般常态的心理水平。我们来看它的特点,心情是经常愉快和满意的,感受不错,情绪不错,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的完成同龄人的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能经常承受挫折的能力,能自我调节情绪。你可以去对应一下,其实就刚才咱们讲到的几种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

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个案例:李某是男生,十岁,是小学四年级,他的母亲主诉是什么?说孩子自去年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老师反映说上课不注意听讲,有时会旷课,对老师不尊敬,和几个小孩子在校外玩耍,曾经见到他吸烟,回家不和我说话。就是他妈妈的反馈,他爸爸已经出国有一年多了,告诉他要好好的读书,孩子虽然接受了他父亲的要求,但是不能坚持,我怕孩子学习不好,以后受丈夫的埋怨,所以请辅导老师在家给他辅导功课,可是孩子不仅不好好的学,还很不礼貌的去撵老师,现在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带孩子来你们专业家庭教育机构来寻求帮助。大家可以去考虑这个孩子他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么样的?必须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比如说他学习成绩不好,比如说他调皮捣蛋,就肯定是心理有问题(其实不一定),事实上心理健康是有一个具体的描述的,孩子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未必是心理上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案例,你的评估是怎么样的?就是这个孩子在心理上是有没有问题的。其实这个个案,孩子是正常的,问题在哪儿?问题在于妈妈的教养方式。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十岁,开始快进入青春期了,正是青春期之前的这样一个试水的过程,这个年纪的孩子本身就会活泼好动,甚至会有一些叛逆出来,对吗?包括他会吸烟,包括有对老师不尊敬,妈妈说话不听,这些都不是他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在这个案例里,父母的引导方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妈妈各种担心孩子会有一个原因,会担心他孩子学习不好,受到丈夫的埋怨,但是对于孩子学习成绩这一块儿,包括孩子的兴趣点,家长其实可以做的引导工作是非常多的,包括心理上,学习动机,交友,甚至青少年行为,乃至品行这一部分。并不代表孩子会尝试吸烟,肯定就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不一定,得看他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包括他因为好奇或者因为同伴的这样一个模仿。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引导,引导工作会非常重要,十岁的孩子本身活泼好动,本身会有一部分叛逆,并不意味着心理健康就出问题,所以这个孩子心理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家庭教育的引导工作会非常需要去重视起来,需要去做起来。尤其是妈妈的教育理念这一部分。

图像

第二个分类叫轻度的失调心理。表现是这样的:和同龄人相比,常缺少愉快满意的心境,会看到他的情绪的状态,和他人相处的时候略显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学习会显得有些吃力,但是正常的生活节奏是可以保持的。若能主动调节或者请专业人士去帮助,通常是可以恢复常态的。这个是轻度失调心理,所以大家听到了这个描述,其实跟刚才前面的这个案例我们一对照你也会发现,前面那个孩子,他心理健康程度是可以的,对吧?包括他的愉悦的情绪状态,就是他会结交一些校外的朋友,他和人交往是没有问题的。然后他的学习成绩会有下降,但是并不是因为吃力而导致的。所以这样一对比,大家要看到心理健康的这一部分,包括他的情绪,包括他的人际关系,当然心理这块儿的特点,注意力,思维力,他是不是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的?大家都会看到有一些表现。在轻度心理失调的这个时期,如果我们及时的关注到,及时的有所调整,那基本上问题是不大的。

大家看一下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个17岁的高中学生,女孩儿,这个求助者说什么呢?他说我害怕见到语文老师。听到这句话之后,家庭教育指导师不需要太多的去推测什么,你沉默,然后等待,等待他继续说,后边咱们会讲到关于倾听。这个时候眼神等等是关注的,然后你可以有一个点头有一个示意,就是你听到了,然后你等待她后边继续说。害怕见到语文老师,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吧?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搞清楚状况,不着急下评论。然后紧接着求助者又开始说了,说也不是真怕,我是想见到他,可是见到他呢就会脸红心跳,我怕别人看到我脸红。所以上语文课的时候呢,从来不看老师,我会努力的要控制自己,结果呢心里更乱,也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我们会看到,他的这个状况已经干扰了他的正常的学习了,对吗?老师讲的什么东西,她这时候心很乱,听不进去了。

家庭教育指导师,你依旧可以去等待、沉默,你可以看着她,“哦,是这样一个状况”,或者你问,你说“之后呢?然后呢?”或者你就是等待,表达出是这样的一个意识就够了。然后求助者就会继续往下说,他说,其实呢我心里的事儿,老师一点儿都不知道,我最怕老师提问我,怕他会叫到我的名字,然后一叫到我呢,我就会心慌。这个时候他会低头沉默,你说该咋办呀?我原来各门功课的成绩都不错,现在语文成绩一塌糊涂,上语文课的时候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了,对吗?

我们看到他的基本信息,其实孩子给到了很多信息,但是他没有直接说对吗?这个案例他就属于轻度心理失调状态。我们看到了他的情绪其实受影响了。他在努力的控制,但是情绪、学习活动都会受到干扰,与人交往受到干扰了,会脸红,会心慌。语文成绩也开始有所下降。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儿?大家你要结合他的基本信息,17岁女生,高中生,这个时候其实孩子的性心理都已经发育了,对吧?所以这个案例其实会有性道德的一个冲突。因为在我们国家,学生跟老师,所谓师生恋往往是不被道德所允许的,你看神雕侠侣谈到的也是这么一个师生恋,传统的道德上是不允许的,所以这个孩子他内在好像是被这个语文老师吸引了,但是内在又会有很多的担心,害怕和恐惧。他的道德水平是不允许他有这样的冲动。,语文老师应该是有很多自身的一个特点,包括文化的修养,然后对文学的修养,这些等等会吸引到女高中生,其实是挺常见的。这个时候需要专业人士的引导和干预,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恢复到惯常的一个状态,所以通过专业人士的干预,是可以恢复的。

图像

再来看第三类严重病态心理。到这种情况下就真的是需要去矫治了。我们看一下它的主要表现: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可发展为心理疾病。

所以不要看是高中,现在我们心理问题也开始低龄化,我们咨询室接待过小学十岁的孩子是强迫症。包括从医院那边诊断,医院主任全都会说,他才这么小,怎么就会出强迫症了?但是你看他的症状表现确实是强迫症。所以到高中这一块儿,像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现在都会有出现。所以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状态,真到了严重病态心理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及时的去做专业的矫正,因为长期的处于焦虑痛苦的情绪之中,难以自拔,这个时候靠自己的力量已经不容易去恢复了,所以一定要做专业的心理疏导,甚至要到医院的心理科去结合一些药物治疗,这个就要看具体的状况了。

如果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平时是比较关注,比较在意的,那出现轻度的,甚至并没有达到轻度的情况,我们关注了,及时的有调整,及时的疏导,帮助孩子可以恢复到一个心理健康的常态,就是最好的。

继续整理二年级奥数:图形的等积变换 拓展题。

【拓展】(★★★)将下图分割成大小、形状相同的三块,使每块都包含一个小圆圈。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69626
推荐日记
《桑拿天》
《拼图》
《亲子日记第91篇——舞蹈考级》
《统计纪律分数》
《【哥哥赛艇比赛获奖了】158篇亲子日记》
《终于迎来跆拳道考级》
《幸福暑假》
《孩子的习惯》
《亲子日记(195) 2022.8.5 星期五 晴》
《家庭关系之亲子关系,赢得孩子》
《 既使无人欣赏,也要独自芬芳(93)》
《一起过七夕》
《特别的一天(被沛霖惊到了)》
《学习会传染的》
《2022.8.5【76】 摘记》
《2022年8月5日 周五 晴 随笔》
《修得一支生花笔》
《诸城市昌城镇树一中学八年级四班孙子轩》
《亲子日记93(言传身教)》
《充实的一上午》
《推荐小古文》
《写给王诗涵的第125封家书——自主性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吧?》
《8.5》
《第139篇亲子日记之成长一小步》
《2022年08月05日 194篇》
《小奖励》
《亲子日记》
《父母规》
《日记168 2022.8.2》
《221》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