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陪宇含玩,耽误了直播课《如何让学习变得好玩》,今天看了回放,受益颇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这没错,但是用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好坏是错误的。
父母总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别人家孩子学习的时候,得学习,别人家孩子放松玩耍时,更需努力学习。不能浪费每一分钟的时间,尤其漫长的暑假,时间被家长安排的满满的,孩子奔跑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之间,即使晚上想放松一下的时间,也被剥夺了,看书,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更没有积极性。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尊重,夸奖,理解,鼓励。
孩子小,即便再不情愿也得听从,因为父母强,自己弱,没有反抗能力,反之会挨骂,挨揍!但从此时起,已在心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等孩子大一点了,有反抗能力了,就开始反驳父母,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反感,亲子关系越来越僵!
关系重于教育!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孩子是独立的,独特的,发展中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庸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使命。
父母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与意愿强行加在孩子身上,不但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与爱,而是父母唯一关心的只是成绩!
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唤醒与尊重,是相伴而行的支持与鼓励,是包容,理解,接纳,而不是命令式的指责,要求!
假期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们玩耍,放松,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一些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及某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而父母的强制,让孩子心不甘情不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孩子对游戏,对玩耍感兴趣呢?因为手机游戏中可得到满足感,成就感,自由与放松。跟同伴玩耍时的平等与尊重……是在学习中得不到的快乐,所以父母越逼,孩子越想跟父母对着干,越讨厌学习。
如果学习跟玩游戏一样的好玩,有兴趣,那么孩子就不会痴迷游戏了!
家长适当的“示弱”,让孩子当“小老师”,及时的鼓励,赞美,孩子有了成就感,会更自信,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父母陪孩子学习时应该像
兔子陪兔子吃草,而不是老虎陪兔子吃草,老虎陪着兔子,兔子一半精力在吃草,另一半精力在老虎身上,因为怕老虎随时会来咬自己一口,孩子写作业,自己认真写跟一半注意力在父母身上,怕随时会挨打挨骂的效率是完全不同的。
智慧父母是正确引导,鼓励孩子轻松快乐学习
在孩子失败时鼓舞他,激发他的斗志!
孩子有了内动力,再加上来自外在的表扬
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