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199慎用奖励和惩罚
于晓菲(5.2张于果妈妈)

惩罚,我对这个词相当不陌生。曾经一度觉得这个方法在教育孩子时特别给力,也一次次因为这个词而抓狂。因为惩罚孩子只是短时间见效,过后就犯。我就会觉得你这孩子怎么就不长记性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惩罚着孩子,还伤害着他的自尊心。

惩罚孩子时,家长有掌控感,也掺杂着自己情绪的发泄,潜意识里有一种舒服感。它的优点就是短期见效,缺点是伤害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也不会从错误中反省自己,就觉得这事儿扯平了。所以我真觉得惩罚这种方法,真心不要轻易去用。

我觉得奖励比惩罚要积极一些,但是也是要适度。奖励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我个人偏向精神奖励。老师讲奖励的优点是即时效应很大,但也是短期效应。在物质奖励时的注意事项有:

1不能跟孩子讲条件2不能跟孩子做交换条件。3奖励要适中。奖励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成就感。

精神奖励要高于物质奖励,用语言来表达的一种高雅奖励。也是一种内在的提升。表扬、鼓励、赞美都是一种精神奖励。表扬,比较简单,多指事情的结果。如:真棒、聪明。鼓励和赞美,多着重于过程。它是先看到赞美的点,描述出来,具体到点上,然后给信心、精神和品质层面的赞美。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要先尊重孩子,然后再去考虑方法的问题。很多家长,总用居高临下家长的姿态面对孩子,新时代的孩子独立性都特别强,相当不接受这种感受。我们要尊重他,理解他。独立性强的孩子相对比听话的孩子,有着更广的发展空间。

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成就感高的孩子,多些精神奖励,适当的物质奖励,能更好的提升内在品质和拉近亲子关系。成就感低的孩子,物质奖励伴随着精神奖励,等孩子成就感提升后,过度到精神奖励很多的层面。

今天在听课时,除了弄明白了奖励和惩罚。武校的几句话,打开了之前的一个误区。“放下”不是放弃,是放下以前的旧思维方式,开始新的教育方式,用正向引导培育孩子。之前总是纠结“放下”,也被家人质问,越想越焦虑,现在终于豁然开朗了。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73652
推荐日记
《2022.8.8 星期一 天气 雨》
《 暑假夏令营 》
《亲子日记》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知行合一 成人达己》
《86.非洲小男孩》
《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利津家校合育联盟学习群分享纪实》
《大娃照顾小娃》
《906-暴雨天气》
《2022.8.6周六晴亲子日记第1110篇》
《公园玩耍》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2022年8月9日星期二《为什么面包里会有许多小孔?》》
《亲子日记155篇,周二,阴天,2022.8.9号》
《76 森林公园一日游》
《亲子日记》
《吾家有女初长成》
《亲子日记31》
《有温度的水饺》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131》
《随记312篇》
《2022.8.9周二,阴雨,亲子日记第156篇》
《小仓鼠来我家》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暑假》观后感》
《午饭省事点外卖》
《吕家庄夜市》
《只此青绿》
《学会陪伴》
《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