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1日大雨转晴(326)
家长都渴望得到孩子的配合,想争取孩子的配合。但是有以下10种不良的沟通方式,你还在用吗?
1、责备和问罪
你的脏手又弄到门上了,怎么回事?怎么说都不听!
告诉你多少遍了,你从来就不听!
2、谩骂式
把屋子弄得这么脏,真是个懒虫,简直就跟猪一样!
气温都降到零下了,你还穿一件夹克,你怎么这么蠢?
3、威胁式
你如果再碰那个插头,你就会电死了
我数三下,还穿不好衣服,我就把你丢下,我自己走了啊
4、命令式
马上把房间打扫干净,听到没有?
你怎么还没有去倒垃圾,现在就去,还等什么?快一点!
5、说教
你觉得从我这里抢书对吗?你知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如果你希望别人对你有礼貌,那你就对别人有礼貌,你是不是不愿意别人在你手里抢书啊?那你就不能从别人手里抢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教,讲大道理)
6、警告式
别往哪里爬,你想摔下来?
小心点别让车撞了!
7、控诉
你看到我的白头发了吗?都是因为你,妈妈每天这么操劳,还不是都为了你?
你俩别吵了,你俩做什么?想让我犯心脏病吗?
8、比较
你怎么就不像你哥哥一样?你看你哥哥老早就把作业做完了,再看看你!
你看人家的举止多优雅,人家从来不用手抓东西吃,你再看看你,把身上弄得这么脏,看着太没教养了。
9、讽刺、挖苦
你知道明天考试,还把书落在学校了,你可真是明智!
你今天出门就穿这个呀?紧身衣配格子裙,那你就会得到很多夸奖的!
10、预言式
你竟然对我撒谎,知道你长大会成为什么样子吗?没有人相信你,你就是那个狼来了的孩子!
你就这么自私,你这样没人愿意和你玩,你不会有朋友的。
当我们这样表达的时候,是不是争取到了孩子的配合?换到孩子的位置上,想象孩子的感受,你是不是觉得这些例子已经很糟糕了?家长反反复复地用这类方式要求孩子,孩子的感受又会是怎样?
我们想要得到孩子的合作,怎样鼓励孩子,怎样去表达出来呢?
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有四步:
一、描述问题本身
1、反例:你真不负责任,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忘记关,你想把家里弄得发大水吗?(带着评价的)
描述性说法:宝贝,水池里边的水快溢出来了了(看到的问题本身)
2、反例:你从来都不出去遛狗,你就不应该养宠物!
描述:我看到小狗在挠门,小狗好像想出去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看到的问题)
这样描述问题时,避免了孩子的抵触情绪,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把精力集中到问题本身上,而不是一定要去对抗父母对自己的指责、批评和否定上。
二、提示的方式
1、反例:这是谁喝的牛奶啊,怎么不放到冰箱里?
提示:牛奶不放到冰箱里会变酸的(告诉问题的结果)
2、反例:再让我看到你在墙上画画,我就揍你(威胁式)
提示:墙不是用来画画的,纸可以用来画。(给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3、反例:你从来就不知道帮我干家务后(评价式)
提示:我现在需要有人帮我收拾一下餐桌(给到他提示、方向,孩子接收到提示,往往就知道怎么做了,而不是用批评、指责、谩骂的方式)
三、用简单的词语表达(避免长篇大论)
1、反例:你看你,每次出门都忘了拿包,怎么就是记不住啊,我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有那次能记住拿那个包(唠叨)
孩子的感受:听这些感觉很烦
简短的词语表达:宝贝,你的包! 或 宝贝,包!
2、反例:我一在和你说,要穿上睡衣,你们就知道在哪里玩,答应我,看完电视就去穿睡衣,看你们怎么没有一点动静呢?我这么多活都干完了,你们还在这里看电视,睡衣还没有穿,怎么回事?(长篇大论)
简短的表达:孩子们,睡衣!
四、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共性,都不擅长于自我情绪表达和感受孩子的情绪。(自我情绪表达和共情)很多父母很难很平静的告诉孩子,你们这样做,妈妈已经生气了,妈妈的耐心快没了,我现在的耐心像芝麻粒儿一样,马上就没了,没了我就发脾气了。
我们父母很难平和地来用语言来描述,更多的做的是你已经在咆哮,已经在怒吼了,用付诸行动的方式来表示你很生气。(其实语言表达的时候往往能引起孩子的重视)
反例:1、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
你的感受:如果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别人打断的话,我会觉得挺不高兴的,我不太喜欢有人打断我的说话。(父母直接告诉孩子真实的感受)
一方面你的感受可以被孩子们看到,被孩子们在意,同时我们说言传身教,这样孩子们也可以学得到,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反例:2、爸爸挺讨厌别人拽着自己的衣服的。孩子一直拽着爸爸的袖子,爸爸会说:住手,你真讨厌,我都说了别拽我的袖子,怎么这么烦呢?这么讨厌呀!然后同时想把孩子甩开。
表达感受的方式:孩子,爸爸不喜欢有人拽我的袖子。
相对平稳的去把你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直接用态度表达你的愤怒或者你的嫌弃。
父母表达感受其实是更诚恳的,而且不伤害孩子的,孩子不会被攻击的情况下,他们其实是更愿意配合父母的。父母不是万能的,并不会做到很有耐心,一直和颜悦色的状态,有时候也会没耐心、生气,关键是这些负性的感受出来了之后,我们怎么处理。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有点着急了,妈妈需要缓一缓,你也缓一缓,待会我们都平静一下再说。这是妈妈在试图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直接提高嗓门来重复刚刚的要求,其实这就是在行为上已经在指责孩子了,让孩子体会到了你的愤怒,你的情绪,而不是直接用语言表达给他。所以我们在希望孩子可以控制好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管理好我们的情绪?
与孩子沟通的注意事项
1、态度和内容一样重要
态度、语气、内容一样重要,生活中往往你会发现同样的语言,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真的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先理解、共情,说明建议背后的动机,会有什么样的好处。这样更照顾到孩子的心理感受,所以效果不同。
2、要求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对孩子的要求,能不能做得到?当然,这和我们的表达有关,也和孩子的能力有关。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评价孩子的能力,表达时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是否听得懂。
3、能否让他选择什么时候去,怎么去。
让孩子洗澡为例:反:立刻,马上去!
正:今天洗澡,咱们是带的小鸭去,还是小乌龟去呢?选一个你喜欢的吧!给到孩子选择的空间。
4、用幽默的方式,有时很见效。
爸爸可以模仿一个外星人,来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要配合一些什么。孩子会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所以更愿意配合。
5、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言听计从,而是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体谅他人需要的能力。
比如在家里,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照顾我们的,我们也有义务配合别人,满足自己的同时,我们有责任要照顾到周围人的一些感受以及他们的要求,这是规则意识。
理解孩子的感受,邀请他们配合,而非学到这些技术去控制孩子哦。总的来说就是你说的能让孩子有好的感觉,感到舒服,孩子才自愿配合你。
没有学习家庭教育以前,我感觉我好像用过的是威胁的方式。你再不..........我就………?好无知好可怕!
可以表达情绪 ,不可以用情绪来表达!
这是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内容,感觉挺实用,学习整理出来,巩固自己的同时,分享给需要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