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3 星期六 晴 日记第112篇
早上读樊登老师《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到其中一篇关于溺爱的,感触颇深。
文中说道:
无条件的爱是不是溺爱?溺爱是无论孩子做什么,家长都支持。比如,孩子去跟别人打架,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就行,这就是溺爱。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根本没有接受过批评,没有接受过规范,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孩子的不安全感会更加强烈,他会感觉到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在他的心中,完全不知道世界的边界在哪里。他做很多坏事的时候,看到的是父母无所谓的表情,他得到的结论是父母不爱自己、不关注自己。
父母在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没有发声、没有规范、没有边界,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所以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无条件的爱中也包含着父母一定要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在我的身边也不乏有很多例子,有的孩子已经四五岁了,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还依然用手抓,妈妈带他去亲戚家做客,孩子照样是用手抓菜,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放在跟前,手在菜盘里乱抓,弄得满桌子都是,别人肯定也没法再吃这盘菜。
孩子的这一行为,妈妈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不仅没有一丝的责备,还依然面带笑容的说,这孩子就这样子,在家里就这样。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一个劲地捶打妈妈,甚至做的有些破格,妈妈依然面带笑容,认为这是孩子对她的爱,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妈妈没有任何的管束和规范,任由孩子发泄。
这是对孩子的溺爱!
更有甚者,家长对于家中最小的孩子,尤其是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两个哥哥一个妹妹的,最小的那个弟弟或妹妹成为了家中的掌上明珠,抱在怀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个孩子集所有宠爱于一身,在家为所欲为,家中所有的人对于他(她)来说,都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这也是溺爱!
溺爱对孩子真的好么?答案是否定的,现实中有多少鲜活的例子,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丧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社会也是如此。父母这时候开始忧愁,开始懊恼不已,为时已晚矣!
关于溺爱的建议:
1、
孩子两三岁开始就有了自己尝试完成能力范围内事情的需求,这个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满足,不怕做不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次数多了也就做好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2、
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要及时、适时地说“不”,让孩子明白,只有合理要求才会答应,不合理的是不会答应的。“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弟子规》
3、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规矩意识,凡世间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必须是要在规则范围之内才可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些规则是成文的,有些是隐性的,但不管哪一种,都要无理由地去遵守。“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弟子规》
4、
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比如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就要用他自己的玩具或压岁钱、零用钱来赔偿。
5、
教会孩子合作、分享,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不能计较太多。“言语忍,忿自泯。财物轻,怨何生。”——《弟子规》
6、
一日三餐,荤素搭配,科学喂养,从两三岁开始让孩子自己吃饭,饮食有度。“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弟子规》
溺爱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毒药,不但不会让孩子更加的优秀,相反还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著名教授李玫瑾曾说过,被溺爱的孩子是没有前途的。
担心是一种诅咒,溺爱是一种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