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一直是很多孩子甚至,长大成为成年人的不愿意去触碰的那个心结。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有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童年的生活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而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他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他就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荣格说:“内在小孩子是一切光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关于孩子,很多父母都会说不能太溺爱孩子。其实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不去满足孩子一些原初的要求。当孩子说“要”时,如果你不去满足他,他的内心和外界就会出现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这个世界不如我愿。”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并不能理解现实和自身想法的不一致。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尽量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这并不是溺爱。我们满足的正是内在小孩提出的种种要求。在他慢慢长在后,他就会具有现实检验的能力,就能区分内在和外在。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之下,周围的人对他比较和善,环境也比较友好,那么他就能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跟这种人接触时,你也会觉得充满正能量。这种人的内在小孩既勇敢又热情,既大方又单纯,为人坦坦荡荡。当真正的人格形成后,他会让人如沐春风。这就说明他拥有健康的内在小孩。
孩子在出生后不久,他的内在小孩就开始形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能给予孩子无限多的爱、关注和陪伴,他们的内在小孩就是健康、快乐的,将来就会成长为一个阳光、快乐,内心健康的人。
其实不管童年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依然要感恩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如果我们的内在小孩是有创伤的,那么正好可以试着和自己的内在聊聊天,走一趟向内疗愈的旅程,活出强大、自信、内在安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