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在的辛巴来说,我觉得学习和玩一样重要。
成绩,我们觉得中等就好。
现在他还只是小学,这个阶段,我们还是想他保持好奇心,保持驱动力。
因为我看到许多孩子在小学的阶段,学习的热情已经被消耗光了。
光是成绩单作为标准,有什么用?
我认为学习无处不在。
从第三极回来,在他身上,第一个变化就是更加好奇了。
▲辛巴和藏族小朋友一起玩耍
在西藏,他见了藏族人长长的袖子,就喊扎西德勒,见到白族人穿着漂亮的服饰,能歌善舞,自己也跟着跳。
第二个,就是他更愿意读书了。
第一次辛巴到沙漠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沙子,风吹着沙子。他嘴里念了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读书和行走,都是一起的。
当你带孩子确确实实地走到实地的时候,他对世界、书本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他看到东西越多,灵感就越多,思想就越丰富。
▲辛巴坚持下来的梦想,就是当摄影师
▲辛巴的摄影作品
之前提到,他有了几十个梦想,但可能坚持下来的,就是当摄影师。
他从3岁开始拍照。
这次在青藏高原,自己能扛600的变焦镜头。
他说以后,要成为一个摄影师,可以全世界边玩边拍。
我看到他就想起以前我和我的父亲。
我父亲是一个小学地理老师,他没去过那么多地方,但我们家墙壁就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我小时候看到这些陌生的地方,就想着一定要走遍,像徐霞客一样成为旅行家。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在每一个地方都留下的足迹,看这个世界的精彩的每一个瞬间。
可能我在辛巴心里种下的种子,到哪一天,也会发出芽来。
做成长型的父母
▲老极和辛巴更像哥们
我觉得我跟辛巴更像是哥们,是同甘共苦的朋友。
他经常会说:“我爸爸经常坑我。”
其实我觉得蛮好的。
这一路上,我也犯过很多的错,跟他也有过一些矛盾。
但我错了之后,会马上跟他去讨论,跟他道歉,他也能很平和地接受。
这让我去思考我自己如何做一个好的爸爸。
▲在北极的时候,寻找了很久都没见到北极熊
老极决定自己假装成北极熊跟辛巴玩耍
▲老极和小猪一致认为:鸡娃不如鸡自己
今天很多教育里面,父母一直希望孩子做好、优秀、独特、与众不同。
其实这些要求,更应该是要求我们自己。
你活得漂亮,你完成你的梦想,你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他的内驱力会促使他变得更棒。
我过去爱独自旅行,也爱极限运动。
在2006年的时候,认识我的妻子小猪。
我们兴趣相投,三观一致。
我们之间的性格很互补,我的性格就像火山一样,每天都是激情澎湃,她就像高原的湖泊一样,静静的,不动如水。
我们一致认为,孩子应该接受户外、运动的教育。
▲“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一个成长型的人
他也会成长”
出发去北极、南极,我们的分工,特别简单,我负责开车、扛大包、抱孩子等等,我太太她一般是负责拿着摄像机去记录去拍摄。
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双脚去走遍这个大千世界。
我和小猪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我们有什么做不对的,愿意去改变、去学习。
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一个成长型的人,他也会成长。
我把我们一家人在世界三极,旅行八年的教育和成长的经历,制作成了一部电影,叫作 《陪你在全世界长大》。
这部纪录电影,在国外也获得了很多奖项。
外国的评委他们都有一些偏见,觉得我们亚裔都是数理化的冠军,一天到晚只知道死读书的。
当他们看到辛巴去接触自然,走向全世界的学习,他们会有一些感触。
之后,辛巴有2个旅行梦想,一个是明年跟他师父奚志农,一起去可可西里拍摄藏羚羊繁衍和迁徙的画面,一个是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
我相信这个梦想很快会实现。
其实别人会问,怎样才能像我们这样去旅行?
我觉得这事情特别简单。
以前我说我的座右铭是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我现在喜欢简单点说:有梦就去追,没死就别停。
▲老极说,想让大家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我不能说它是可复制的,这只是适合我们的选择。
但我希望更多家庭从这个真实的故事当中,找寻到生活与教育的更多可能。
如果你认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那么去国内的任何一处,都可以让山川河流成为孩子的老师………
如果你心里有对孩子的爱和陪伴的话,那么就在你家的旁边,都是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