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内容,值得所有老师和家长细细品读,认真反思。当孩子当中出现一个像文中这样的“坏小子”,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他?尹建莉老师通过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方法。
当圆圆回家控诉班里小男孩对自己的欺负行为后,尹老师第一反应不是立马找老师告状,或者给男孩家长打电话,而是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圆圆自己去尝试解决。当发现孩子解决不了,男孩的行为越来越过分时,她并没有通过蛮力解决问题,而是耐心与男孩交流,用温柔而坚定的语言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他往好的方向引导。极大程度地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在尹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孙小力慢慢改正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也不再欺负圆圆,圆满地解决了孩子之间的矛盾。反观孙小力的妈妈,对孩子动辄采取打骂的方式,本来孩子的家庭就出现了问题,家长这时候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只会将自己的孩子越推越远。
其实在生活中,在学校里,会有许许多多的“孙小力”,总是通过一些另类的方式引起别人注意,在班里调皮捣蛋,甚至欺负同学,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立刻给孩子打上标签,认定这就是“坏孩子”,其实,他也不过是个普通孩子,只有对他一视同仁,将来他才有可能变成一个“好孩子”。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像尹老师一样,认真与孩子沟通,一步步引导他,有时候我们一句话,在孩子眼中分量是很重的。所以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更多地使用正面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他才会按照你的期望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