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552 8.14星期七
程亦欢妈妈

与孩子沟通,如何避免成为话题终结者?

三大维度成就每一位明见少年!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与所有关系的基础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孩子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自我认知:明心见性,开启孩子未来无限可能!

亲子关系

学习能力 自我认知

如果说和孩子的沟通是一门艺术的话,相信很多家长一定很赞同。

因为现实的结果往往是,刚和孩子进行了一个回合的沟通就停住了,孩子不愿再继续,这让我们不禁反思,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就变成了话题终结者呢?

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孩子觉得没必要再和我们说下去了。

教育专家曾总结出12种沟通障碍,分别是批评、安慰、市令、训诚、说教、建议、说服、赞扬、嘲笑、分析、调查以及转移话题,这12种沟通方式每种都会让孩子在听完以后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再和你继续沟通,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那就是90%父母采用的方式,都属于这12种沟通障碍。

这时候你一定很惊讶,嘲笑、批评会造成障碍能理解,难道安慰、分析这些沟通方式也不对吗?

我需要说明的是,它们并不是不对,只是当你想要和孩子继续沟通,想要获得孩子心里想法的时候,这些方式出现在这里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为什么不合时宜呢?

因为不论是批评,命令还是支持、调查,这些方式都会带有你自己的情绪、思想和判断。

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一旦他们觉得你的情绪、思想、判断和他的不一致,他就不想与你继续沟通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既不与孩子的情绪产生分歧,又能邀请孩子打开心门呢?

你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敲门砖”法,一种是“解码回应”法。

先来说说“敲门砖”法。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用在一个新话题的开始。当孩子抛出一个话题,我们又希望孩子能打开心门和我们多说点时,我们可以先用一个敲门砖,也就是一些话去试探他们,看看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说。

举个例子,孩子是不是经常会不想写作业呢?通常情况下,你可能要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作业有多重要,或者直接批评他是不是上课没听讲不会写,听了这话,孩子可能本来想打开门和你说说话,但觉得你是个"威胁"就不会开

门了。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敲门砖”,告诉孩子我们没有威胁,你放心开门吧。

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敲门砖”。

,中性的回答。比如孩子说"自己不喜欢和某一个同学玩了。"我们就可以说"是么?"我们的回应很中性,很简短,孩子不能判断我们的情绪和想法,他可能就更愿意继续说下去。

除了“是么"还有"原来如此”“你这样做了”“我明白了"等,这些都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的。

表示明确邀请的敲门砖,但仅仅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希望跟他们继续聊聊。例如孩子说不喜欢和同学玩了,但没有明确说原因,我们就可以直接邀请他,对他说:"继续,我在听。"“听起来你似乎对此有什么要说的。"

这些敲门砖不带有任何情绪与褒贬评价,所以孩子会感受到尊重。那么对他来讲就是一种鼓励,他就愿意开口。

说完了敲门砖,接下来再来说说"解码回应”法。

刚才的方法之所以叫敲门砖,是因为它仅仅打开了我们和孩子的谈话之门,有时候对话来往次数很多,如果一直用敲门砖,可能会显得我们不积极,孩子就又不愿继续了。所以我们要采用“解码回应”来让沟通一直持续下去。

孩子在跟我们说话时,他的心里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可能无法表达出来,这时候他就像给自己的话加了密码一样。

如果我们没有正确解码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出回应,可能就会误解孩子,导致孩子不愿继续沟通了。

例如孩子回家跟你说不想写作业,你上来就开始教育他写作业的重要性等等,但孩子的想法其实是明天是周六,他已经把这几天的作业进度安排好了,今天先去进行体育锻炼,等周六再写作业。而你的批评让他觉得被冤枉了,他很失望,他当然不愿意和你继续说下去,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解码结果先告诉孩子。注意了,因为你已经解完码,不管是否正确,所以它应该是个陈述句。

还拿孩子不想写作业的例子来说,你听到孩子不想写作业的决定后,第一反应可能觉得是孩子想和同学出去玩,所以不想写,那你就可以说:"你想和同学出去玩,晚点再做作业。"

如果孩子认为你解码错误,他会继续告诉你他的想法,这时候你根据他提供给你的新信息再继续解码,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

“解码回应”法的好处,就是你一直在和孩子确定他的心中所想,那么他会觉得你在积极倾听他说的话,将心比心,他也就更愿意倾听你说的话。然后接受你的建议。这比你还没解码就给出建议,就更容易让他接受。

同时,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时候孩子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也是混乱的。我们不断地解码,其实也是一种帮他捋清思路的过程,他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之后,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最后请你永远记住一点,当我们想要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获取更多信息时,目标是要让孩子感到安全,愿意打开心门,主体是孩子。千万不要孩子刚刚开了一点门,我们就用安慰、建议甚至是批评的方式,硬闯进他的心门里,即使你觉得这是为他好,你的表现很温柔,但你毕竟是闯到了他的门里,那么他就会觉得不好受,也就不愿和你沟通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78886
推荐日记
《周末时光》
《8月14日星期日159》
《题解“孝心”》
《平安是最重要的》
《再一次的演出》
《亲子日记(父母规打卡83)》
《2022.8.14 周日 晴》
《爱》
《抄日记》
《陪伴》
《未来可期》
《摘抄记录》
《亲子日记第39篇》
《亲子日记795 2022.8.14星期日雷阵雨》
《周末愉快》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
《2022.8.14 星期天 晴(太热)》
《204篇 收拾行囊准备出发 8月14日》
《第185篇》
《美术课》
《亲子日记第八十二篇》
《爱玩的昱霖》
《亲子日记(143)》
《亲子日记》
《海边游玩》
《不听指挥的妹妹》
《随记之三》
《再游酒庄》
《做家务》
《 亲子阅读心得》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