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552 8.14星期七
程亦欢妈妈

与孩子沟通,如何避免成为话题终结者?

三大维度成就每一位明见少年!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与所有关系的基础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孩子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自我认知:明心见性,开启孩子未来无限可能!

亲子关系

学习能力 自我认知

如果说和孩子的沟通是一门艺术的话,相信很多家长一定很赞同。

因为现实的结果往往是,刚和孩子进行了一个回合的沟通就停住了,孩子不愿再继续,这让我们不禁反思,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就变成了话题终结者呢?

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孩子觉得没必要再和我们说下去了。

教育专家曾总结出12种沟通障碍,分别是批评、安慰、市令、训诚、说教、建议、说服、赞扬、嘲笑、分析、调查以及转移话题,这12种沟通方式每种都会让孩子在听完以后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再和你继续沟通,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那就是90%父母采用的方式,都属于这12种沟通障碍。

这时候你一定很惊讶,嘲笑、批评会造成障碍能理解,难道安慰、分析这些沟通方式也不对吗?

我需要说明的是,它们并不是不对,只是当你想要和孩子继续沟通,想要获得孩子心里想法的时候,这些方式出现在这里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为什么不合时宜呢?

因为不论是批评,命令还是支持、调查,这些方式都会带有你自己的情绪、思想和判断。

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一旦他们觉得你的情绪、思想、判断和他的不一致,他就不想与你继续沟通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既不与孩子的情绪产生分歧,又能邀请孩子打开心门呢?

你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敲门砖”法,一种是“解码回应”法。

先来说说“敲门砖”法。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用在一个新话题的开始。当孩子抛出一个话题,我们又希望孩子能打开心门和我们多说点时,我们可以先用一个敲门砖,也就是一些话去试探他们,看看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说。

举个例子,孩子是不是经常会不想写作业呢?通常情况下,你可能要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作业有多重要,或者直接批评他是不是上课没听讲不会写,听了这话,孩子可能本来想打开门和你说说话,但觉得你是个"威胁"就不会开

门了。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敲门砖”,告诉孩子我们没有威胁,你放心开门吧。

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敲门砖”。

,中性的回答。比如孩子说"自己不喜欢和某一个同学玩了。"我们就可以说"是么?"我们的回应很中性,很简短,孩子不能判断我们的情绪和想法,他可能就更愿意继续说下去。

除了“是么"还有"原来如此”“你这样做了”“我明白了"等,这些都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的。

表示明确邀请的敲门砖,但仅仅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希望跟他们继续聊聊。例如孩子说不喜欢和同学玩了,但没有明确说原因,我们就可以直接邀请他,对他说:"继续,我在听。"“听起来你似乎对此有什么要说的。"

这些敲门砖不带有任何情绪与褒贬评价,所以孩子会感受到尊重。那么对他来讲就是一种鼓励,他就愿意开口。

说完了敲门砖,接下来再来说说"解码回应”法。

刚才的方法之所以叫敲门砖,是因为它仅仅打开了我们和孩子的谈话之门,有时候对话来往次数很多,如果一直用敲门砖,可能会显得我们不积极,孩子就又不愿继续了。所以我们要采用“解码回应”来让沟通一直持续下去。

孩子在跟我们说话时,他的心里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可能无法表达出来,这时候他就像给自己的话加了密码一样。

如果我们没有正确解码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出回应,可能就会误解孩子,导致孩子不愿继续沟通了。

例如孩子回家跟你说不想写作业,你上来就开始教育他写作业的重要性等等,但孩子的想法其实是明天是周六,他已经把这几天的作业进度安排好了,今天先去进行体育锻炼,等周六再写作业。而你的批评让他觉得被冤枉了,他很失望,他当然不愿意和你继续说下去,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解码结果先告诉孩子。注意了,因为你已经解完码,不管是否正确,所以它应该是个陈述句。

还拿孩子不想写作业的例子来说,你听到孩子不想写作业的决定后,第一反应可能觉得是孩子想和同学出去玩,所以不想写,那你就可以说:"你想和同学出去玩,晚点再做作业。"

如果孩子认为你解码错误,他会继续告诉你他的想法,这时候你根据他提供给你的新信息再继续解码,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

“解码回应”法的好处,就是你一直在和孩子确定他的心中所想,那么他会觉得你在积极倾听他说的话,将心比心,他也就更愿意倾听你说的话。然后接受你的建议。这比你还没解码就给出建议,就更容易让他接受。

同时,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时候孩子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也是混乱的。我们不断地解码,其实也是一种帮他捋清思路的过程,他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之后,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最后请你永远记住一点,当我们想要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获取更多信息时,目标是要让孩子感到安全,愿意打开心门,主体是孩子。千万不要孩子刚刚开了一点门,我们就用安慰、建议甚至是批评的方式,硬闯进他的心门里,即使你觉得这是为他好,你的表现很温柔,但你毕竟是闯到了他的门里,那么他就会觉得不好受,也就不愿和你沟通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78886
推荐日记
《一日游》
《玩的很嗨皮》
《8月14号,礼拜天,》
《日记》
《做家务》
《亲子日记552 8.14星期七》
《孩子的独立》
《亲子日记第1029篇》
《亲子记录248篇》
《2022年8月14日 星期天 天气晴 亲子日记1614天》
《亲子日记(父母规打卡83)》
《再游酒庄》
《书店里的对话》
《亲子日记第201篇》
《大儿竟然知道收心了》
《亲子日记 家庭教育》
《周末时光》
《198)想你了》
《 书法班》
《在路上--第203天(只为耕耘 不为收获)》
《500篇 8月11日》
《第200篇 学会坚持与感恩》
《亲子日记》
《2022年8月14号星期日》
《亲子日记第482篇和王梓涵每天一记》
《第19篇《孩子的变化》》
《假期最有意义的事--第86篇 繁荣路学校2.7闫旭妈妈》
《2022.8.14星期天晴》
《读书笔记》
《野兔和刺猬》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