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242篇 星期一 晴 2022年8月15日
有句话说:“一个家庭最大的炫富,是培养出一个一生优秀的孩子。”
关于如何培养一生优秀的孩子,人民日报曾从“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理解孩子的真实诉求,尊重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四个角度,总结了4个教育的黄金法则:
一、自然惩罚法则
当孩子犯错时,错误的惩罚方法:语言惩罚,暴力惩罚,“间接后果”惩罚。
科学的惩罚方法:就事论事,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直接后果。
“罚”的目的,是为了“止”。
自然惩罚,是让孩子承担直接后果后,能够反思,纠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因为恐惧,而不敢再犯错。
二、南风法则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错误的教育方式:只关注错误行为。
科学的教育方式:了解错误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孩子每一个表面看起来负面的行为,背后可能都有一个被忽视了的正面需求。 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不是和问题本身对抗。 当孩子出现问题后,父母可以多扮演“南风”的角色,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多走近孩子,多“听”孩子的真实诉求。
三、尊重法则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错误的尊重方式:只尊重我们认可的想法。
科学的尊重方式:接纳孩子的一切想法,可以不赞同,但请不要斥责。
孩子的梦想,是多变的。如果小时候那些“不着天际”的梦想,能被父母认可鼓励。那么长大后,当孩子在学业中有了新的梦想时,才会放心大胆地追逐自己人生的真正梦想。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重要他人”,指在个体社会化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对待孩子的选择和想法,父母的态度,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即使它和你对孩子的规划,有些格格不入,也请先赞同,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变化的过程,想法和选择,会随着阅历增加而迭代。他此刻的想法,不一定能决定他的一生,但你对待他此刻想法的态度,却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尊重,是对孩子身为独立个体的肯定。一个时刻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被认可感。
四、强化定律
帮助孩子培养习惯时,错误的培养习惯方式:逼孩子持续做一件事。
科学的培养习惯方式:让孩子明白养成好习惯是为了什么,引导孩子主动培养习惯。还有,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的正向回馈,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我们经常说,给孩子养习惯为什么难?其实是难在坚持。培养习惯,是为了让孩子坚持下去,但坚持不下去的,往往是培养习惯的过程。
真正促使孩子持续做一件事的原因,是因为在他的内心,认定这样做是正确的,这样做才能达到目标。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带来什么?带着目的去强化这个习惯,孩子自然就有了坚持好习惯的动力。当把习惯变成有秩序的本能后,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人生的成长,就是把习惯变成本能。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父母,是孩子的起点。当孩子犯错时,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不发火,不让当下的错误牵连其他的事情,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当孩子出问题时,如果我们能不把关注点只放在问题上,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
当孩子的选择和我们的期待不一致时,如果我们能克制自己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给孩子培养习惯时,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强迫他重复一个“动作”,而是引导孩子明确培养好习惯的意义所在。
那么相信,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成长得更自信阳光、幸福快乐。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最好的教育,终归还是要落到言传身教上。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能抵得过父母把自己本身当成教育。
父母知行合一,孩子才能照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