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7日 周三 晴 (学习分享)
当我们探讨一个孩子的行为时,往往会追溯到孩子的原生家庭,最后发现,不管孩子的行为是好是坏,都离不开父母教育上的影响。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的优秀都是父母的成全。
教育,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不是只有正儿八经对孩子说教的时候才算教育,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是教育的细节。所以,不管孩子是什么样,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的教育成果。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只有一次机会,你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回馈你怎样的成果,几乎没有例外。
1、父母的陪伴和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的。
陪伴是教育的开始,再丰厚的物质也比不上父母的陪伴,尤其是0~12岁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习惯,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12岁之后,孩子的性格、习惯、认知基本形成,父母12岁之前不管,12岁之后再想管,孩子已经不服管了。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在婴幼儿时期,爱和陪伴比教育更重要,一个健康和谐又亲密的关系是一个孩子人格关系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内容。”
2、没有温度的管教,只会让你成为孩子的敌人。
我们总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必须管教好孩子。的确,很多时候,父母必须成为一个命令者和惩罚者,以帮助孩子确立界限。只不过别忘了,惩戒是外核,关爱才是内因,没有温度的管教,只会把孩子推向对立面。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对立的,只有在爱的前提下去管教孩子,并且让孩子确定自己是被爱的,这种管教才是正面的,也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道理很简单,任何人都更愿意听同伴的建议,而不会乖乖听敌人的话。
3、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最应该做的是爱孩子。
“教育的过程,是情感在前,约束在后,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应该做的是弥补感情关系。”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该管的时候不管,等孩子出现问题了,又用强硬的方式去管教孩子,这个时候往往孩子已经不服管了。对孩子来说,谁带大的孩子,谁才有资格管教,你和孩子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一上来就对孩子又打又骂的,你谁啊?你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你知道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不知道,孩子感受不到爱,只能感受到恨,他就只能生活在绝望中。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其实是父母的错误,孩子叛逆,其实都是父母的陪伴和情感缺失造成的。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去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是去弥补孩子的情感缺失,去向孩子示弱,去告诉孩子你爱他。在给予爱这件事上,永远不要吝啬,孩子需要多少爱,都请慷慨地给予。
比起物质上的安慰,孩子更需要心灵上的满足,好的教育,不是父母想给孩子怎样的教育,而是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不要自以为是的去教育孩子,去爱孩子,父母也应该学会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爱孩子。《浮生物语》里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的安全感,无非就是有一个地方你始终想回去,也可以回去。
我觉得在家庭教育里,这样一个地方显得尤为重要。
密州路小学三年级12班 王浩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