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晴 第148篇
今天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系列课程的第十八节,《不良同伴关系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不良的同伴关系往往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原因呢?比如说儿童的特异性的外在特征,像有一些身体缺陷的孩子,比如说过于肥胖的,衣着邋遢,不讲卫生的,或者发音不标准的,以及动作技能不佳的,这样的孩子,有的时候在同伴关系里边,可能会遭到一些拒绝。
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他不知道怎么去和别人去交往,哪怕在幼儿园的同伴交往里,其实也会有一些交往的技巧的。再有家庭因素,比如说父母对于同伴交往干预的特别多,可是他又没给一个良好的有方向上的引导,或者说,父母对孩子就更多的是攻击呀,甚至是暴力的这种教育方式,这个小孩子在家里边会有一些攻击的行为,可是父母又没有及时的约束和制止的。这样的家庭因素,有的时候会导致小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过多,攻击性行为过多,其实是在同伴群体里边,容易被排斥的孩子,因为他老爱打人,我们不想跟他玩。再有老师的影响,教师往往对待小孩子的态度以及对一个小孩子的评价,特别容易影响到其他的小孩子们对这个小孩儿的一个态度。
那解决儿童同伴关系不良有哪些途径呢?首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表演,然后去激发友情,因为小孩子幼儿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通过在游戏里面促进小朋友的合作,所以第二个创设环境,促进他们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里面,也很容易发展出彼此之间的友情、友谊。
第三个,细心的引导去培养谦让。其实对于幼儿期的小孩子你真正让他理解谦让的意义等等是很难的,你真正让他愿意去彼此谦让,也是不容易的。讲中国传统的故事,孔融让梨等等这些故事,同时也要给到他这些机会,注意是引导培养,而不能是强迫的。强迫的那个让,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一个谦让。
第二点,鼓励幼儿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一起来去交往,比如说这个在幼儿园就是和同龄伙伴进行交往的一个过程,大家就是互不相让的,大家都是平等的这样一个交往。和不同年龄的同伴去交往,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说和高年龄的哥哥姐姐,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哥哥姐姐可能会更让着他的,小孩子会更能感受到来自于同伴群体里面的这种谦让,他是可以学得到东西的,所以等到他们和低龄小孩子然后去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就成哥哥姐姐了,这时候他们的模仿的东西就出来了。他们也会仿照着之前哥哥姐姐去照顾他们的方式,来去照顾低年龄的弟弟妹妹。所以我们说更支持让孩子和同龄的以及和不同年龄的小孩子一起去玩。
我们来看一下不同年龄阶段他们同伴交往里边的一些特点。先来看小学生的同伴接纳程度。在小学生里面,受欢迎程度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受欢迎的儿童。受欢迎的儿童,他们的特点是更平和的,更开朗,更善于合作并且具有忍耐性的。跟他相对的不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破坏性的,夸夸其谈的,然后很势力,脾气不好或者攻击性强的,这是不受欢迎的儿童。其实在这里边儿,攻击性的儿童,真的是要引起我们的更多的一个重视,因为这几年像很多校园霸凌的案件,都被媒体报道出来了,甚至有一些未成年人出现校园霸凌的这种行为方式的时候,真的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所以我们的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就比较强势,会欺负人。家长反而觉得,我很放心,那我们家孩子在群体里面不会被欺负。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确实是不容易被欺负了,但是不代表是受欢迎的,就是他很强势,孩子的攻击性过强,往往其实是在群体里边是不被欢迎的,也容易被孤立的孩子。
再有高攻击性的孩子,比如说在同伴群体里面,经常愿意去欺负别人,那未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出现品行问题,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类的行为的几率都要更高。当然我们说被欺负的儿童实际上也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因为我们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被欺负的儿童,他们在心理行为上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长时间的心境低落,甚至抑郁,甚至自杀。所以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如果有校园霸凌的倾向,那无论是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的去纠正。
第三类是受忽视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往往是退缩的,安静的,在群体里边不太被欢迎,但是也谈不上不欢迎。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就是受忽式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感受其实并不差,这或许也和他们的交往需求本身就没有过于强烈,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