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21 星期日 晴 日记第121篇
今天吃完早饭,计划是上午好好休息一下,最近感觉有些累了,累了就要适当的休息,才能更好的继续努力。
闲来无事给大宝同学的妈妈发去问候,我们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就认识了,一直到现在,虽然分班以后俩孩子不在一起了,但是我俩一直保持着联系。一个假期都没怎么联系了,她家的新房已经装修好,等待入住,她邀请我去她家坐一坐,这么开心的事情怎么还能休息呢?我爽快答应。
我带着仨宝赶去她家,说实话,我们现在不止是家长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我在路边水果店买了些水果带过去。几个孩子一见面就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聊了好多,特别开心!
中午我们还一起吃了饭,她亲手炒的菜,我和孩子们都吃得特别满足。吃完饭孩子们找出来五子棋玩,还有捉迷藏游戏,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快五点了,我们要回家了,孩子们似乎还没有玩够,但有聚就有散,我们约定过几天再聚。
就在我们都准备好离开的时候,我发现小宝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五子棋的白色棋子,他是想拿走,然后心情也很焦急。看到这种情形,我把小宝揽到身边,问他“别人家的东西,我们可以带走吗?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个棋子,可是你如果把它们带走了,留下那些黑色的棋子会孤单。我们可以在这里玩,怎么玩都可以,但是最好不要把他们带走,对不对?”小宝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了一会,刚才焦急的情绪缓和下来,他听懂了我的话,然后他打开盒子,拿出来棋子继续玩,用棋子拼出来一个大太阳的形状,玩过之后,他又把棋子装进盒子里。
小宝问我把盒子放到哪里,我指着远处桌子上黑色棋子的盒子说,让它去找好朋友-黑色棋子吧,小宝乖乖地把盒子放回原处,我对小宝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表扬,做的太棒了!小宝也没有了开始的不情愿和焦急,变得淡定起来。
如果这件事放到以前,我想我可能不会这么做,我的做法应该是简单粗暴,会不顾小宝的情绪反应,拉着他回家,回到家再给他讲道理。今天的我知道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关注到的是拿别人家玩具这件事,而不是孩子的情绪,这样做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孩子在起情绪的时候,我首先要做的事是稳定情绪,先告诉他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呵斥他不应该怎么做。然后再处理事情,让他可以再多玩一会,玩够了就要物归原处,这样的处理方法,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其实这也是换位思考,想一想我们小时候,看到别人家美好的东西也会爱不释手,想据为己有,如果此时的父母简单粗暴地教训起来,我们下一次可能还会这样做。
我又想到,小宝为什么会想据为己有?
因为他之前很多次拿过哥哥家的玩具,基本上小宝去找哥哥玩,走的时候都会带回家一个玩具,因为我妈妈,小宝的姥姥认为小宝是弟弟,就要让着他,而且之前的我也不参与,顺应孩子姥姥的做法,就是这个错误的让,导致他觉得去别人家就可以随便带走玩具。
我今天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应该再这样下去,而且今天通过我的引导,小宝确实做得很好,在回来的路上,我问他可以拿别人家的玩具吗?他回答不可以。他通过自己的做法,在他自己的真实体验中懂得了,这比我说多少遍大道理都管用!
孩子的成长是不断变化的,我要跟上孩子的步伐。在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成长不断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