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可以做到,为什么不再加把劲呢?”
“不逼孩子一把,就不知道他能有多优秀。”
上面两句话貌似也没什么问题啊?孩子只有不断往前走,不断努力,才能进步、走上人生巅峰啊。
但我们如果太过执念,就容易走向一种极端,那就是:“你怎么总是没进步呢?态度不端正,努力都是做样子给我看的,如果你真的用心了,你怎么可能没进步?”
不要逼迫孩子过于刻苦,循序渐进,让孩子慢慢养成自主性的成长型思维,如果被扭曲成了靠外界压力进行的,就会形成简单急躁的结果导向型思维。
当生活里只剩下成绩、成才的时候,爱的细节总是被忽视,爱的表达也总是被轻蔑。最常见的场景,莫过于爸妈说:“母亲节/父亲节你别搞那些没用的,好好学习就算是你对我最大的孝敬了。”而生活里,张口闭口也总是: “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考成这个样子多丢人。”“家长群里我又被点名批评了,你的作业什么时候才能工整一些?”“想让我活久一点多陪你吗?那你就好好学习少气我。”明明是可以相互取暖的家人,明明爱的表达有很多种,明明生活里有太多有爱的瞬间和细节,但当我们的目光狭隘到只看得见孩子的学习和你以为的他的未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之间,真的还存在相爱吗?还是只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冰冷关系?
学习是孩子将来人生20年里的主要任务,但不是你和他亲子之间的唯一联系,学习很重要,可是感知爱、表达爱,同样重要。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忘记教孩子关于“如何爱”这一门重要的人生课程,也不要忽略享受孩子对我们的爱,这一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