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一直以来,关于学习的最流行的一个概念就是“学习要刻苦”。我们认为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用功勤奋是是必须的,但是这不代表一定要“吃苦”才能学好,任何事情一旦跟“苦”挂边,总是不让人那么愉快。学习为什么不可以是轻松愉悦的?我们想让孩子喜欢学习,就不要把学习的过程当成成“苦馍馍”,而把结果想象成“甜馅饼”,避苦求乐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只有感受到甜,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学习中,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上进心人人都有,我们要相信孩子是愿意去学习的,他们想让自己在学习上做得更好,过多的要求只会让他们自我束缚,慢慢丢失学习的上进心。杜威强调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在他看来,玩耍和学习并不冲突,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使这两者冲突了,那一定说明他的教育环境中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影响着他。这种影响,大概率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总是暗示孩子,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让孩子想方设法要去逃避学习,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变得“不懂事”了。
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需要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慢慢产生的,而不是家长考试通过语言教育就能赋予孩子的。很多同学到了中学可能才会产生这种意识,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用“刻苦”两个字去要求孩子啦!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比通过逼迫、碎碎念的方式让孩子要是取得好成绩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