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她从女儿四岁时起,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录女儿做的好事。刚开始本子不大,一页记一件事,事情很简单,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等等。小学阶段,记功簿增加了一些,比如“帮妈妈洗碗”,“二胡拉得好”,“学会了切土豆”……但是没有一次记录考试成绩好。(她一直认为小学阶段最重要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学校方面对成绩已经足够渲染,家长没有必要再推波助澜,这点我也很认同)一直持续记到初一,不过她女儿10岁就上初一(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开始住校,她记录“女儿第一次住校不哭”,“叠被子被老师表扬”等等。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鼓励。这样孩子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有些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满足,但是精神上的认同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当然家长最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总是挑孩子的毛病,想让他这也做,那也改。还说都是为了孩子好。比如经常把“练琴不自觉”,“写字不认真”等等挂在嘴边。给我们的启示:
1、教育孩子应该正向反馈,正向激励。多多互动,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现在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一般是作业写完没?家长喜欢用提问或者命令的语气,居高临下的,而不是和孩子平等地位的沟通交流。2、我在想记功簿和成功日记,除了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储备心理能量外。是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