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1、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其实很多家长所谓的“管”,更多的其实是“指令”和“监视”。指令和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以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其实每个做父母的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儿童教育是件最重艺术,不重辛苦的事。过多的管制只会把事越做越坏,这也是案例中的明明为什么会每况愈下的原因。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给孩子一些犯错误的机会,这也是给孩子在失败中成长的机会。
2、不要扮演权威的角色
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其实一直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觉得只有权威才有资格对别人进行不间断的指令和监视。但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会伴随着压抑和不快,孩子会感到不舒服,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大人满意,会感觉很烦。于是,很多孩子就会慢慢变得不听话、没自控力、不自信、笨拙和苦闷。所以,家长一定要对“过犹不及”这回事有所警觉,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而是尽管以温和的爱的形式出现。
3、学会相信孩子
很多家长总要求孩子改正这个缺点、那个不足,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别人指出来的缺点,甚至内心都不肯承认自己有这个缺点,而很多家长就会因此不停地碎碎念。而人的学习行为是由两套系统合成的,一套是躯体的,一套是心理的。如果不是出于孩子的自觉自愿,用强迫的方法虽然可以让一个孩子坐到书桌前,眼睛放到书本上,手里拿上笔——即使他的躯体都到位了,但没有人能让他的心思也到位,相反,心可能会离学习更远。因此,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学会相信孩子,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家长无需干预太多。
4、管住自己的嘴
不去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能会体会到:“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每天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的内心难免会按耐不住想去念叨一下,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克制。家长要知道,如果孩子犯了错,责备和埋怨一定不是好方法,要让孩子懂得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承担后果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其实这时不用多说什么,只要让孩子跟自己一起收拾残局,孩子自然会明白你想让他明白的一切。时间长了,家长就会真正地不在意,真的忘记去管了,这时候孩子也就能不自觉地慢慢养成了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