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像一座大大的冰山。
大家都只能看到水平面上方的部分,这部分就是“有限”的。
而藏在水平面下方更巨大的部分,才是我们会延伸出的“无限”感受。
这个“无限”,是我们潜意识里深埋的感受。可能原生家庭不被接纳的体验,可能是过去的创伤性事件,可能是以前求而不得的渴望……
如果总是用“无限”的部分在沟通,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冰山的碰撞。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沟通、察觉的方式,让对方水平面上方有限的部分多暴露一些,但是却不能假设对方能看到自己冰山的全部。
除了把感受扩展到无限大,我们还倾向于把距离缩到无限小。
人与人之间精神距离最小的时候,就是小婴儿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时候。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婴儿一哭闹,妈妈就立刻满足他。那是一种共生关系,是一种绝对的控制。
两个人在恋爱的初期,热恋的时候就很像小婴儿与母亲的共生状态。
我们恨不得整天黏在一起,愿意满足对方的所有愿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融为一体的感觉逐渐退却。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愿意被对方控制。
两个人意识到彼此的不同,意识到对方总是有“不听话”的时候。
那种感觉就像小婴儿,哭闹着也无法得到母亲的安抚一样,是一种恐惧的体验。
于是,夫妻或者恋人之间,就会不断争吵,渴望改造对方。
就像上面提到的牙膏事件,本来多买一管牙膏就能解决。
可是他们偏偏要用这个事件来控制对方,希望自己能赢得胜利,宣誓主权。
两个人的争吵,都是不愿意放弃控制对方,希望让两个人的距离无限小的表现。把距离缩到无限小,是不健康的表现,早晚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不仅是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把有限的事情转化为无限,都是极具摧毁性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他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放学之后就必须立刻写作业,用一分钟做别的事都不行。
可是,孩子在学校累了一天了,想要放松放松,或者喝个酸奶开心一下。
就因为这件事,父子俩经常展开拉锯战。只不过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这位父亲赢得胜利,他用吼叫声逼孩子乖乖听话。
这背后的心理就是:你要听我的,我要掌控你的言行。
其实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给孩子十分钟整理自己,应该也不是什么毁灭性的事件吧。
可是我们却总是在因为这些不重要的事情,伤害着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