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经典的话:“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显然是希望我们多听少说。这句话不仅在各种场合适用,在亲子之间更是如此。
我们的这一代孩子,“幸运”地处在了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双减”的时代,也是我国百年未有之教育大变革时代。正是孩子绽放光彩的契机。
每个孩子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孩子父母,我们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孩子的特性,适时地鼓励和支持,给孩子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找到内心的真正自我,帮助孩子发挥其特长,扬长避短,使孩子的优点更闪亮,个性更张扬。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受益无穷的。
小孩子生来就会对某种事物产生特有的兴趣,心中总会闪动着兴趣、热忱、与渴望的光芒。我们要善于观察,观察孩子平时喜欢做什么,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注意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什么事情会让孩子发笑,什么东西会让她高兴,她在什么领域表现出天生的能力,在什么情况下会让她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才华……我们及时发现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内在的能力,再进行鼓励、启发、引导、协助、精心培育等等。
每个像果果一样的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撕撕贴贴。不管是纸还是墙,是笔还是石头,想起来就画,随手就画,在我们大人眼里也许这些行为总是莫名其妙,孩子却把自己的画当作一项无比神奇的,充满乐趣的事业,当她画画的时候,其实是“走入”到了那个美妙的世界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从中她会得到满足,这样她会越来越爱画。我捧着她的画,高兴地抚摸着女儿的头,用充满爱意和欣赏的眼光看着她,接着亲吻女儿的脸蛋说:“宝贝,妈妈可画不出来,你比妈妈强多了!”女儿学着姐姐的强调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女儿从幼儿园到现在,她对画画一直是兴趣不减,而且还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不管是绘画、剪纸、手工、泥塑等等,她都可以大显身手,为此我会经常表扬她,还夸她是个“小艺术家”。我一直尊重女儿的爱好,绝不扼杀她的本质,我还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每次的进步之后,我都会为她祝贺,为她骄傲!
身为父母的我们,我觉得最有价值的礼物是发现孩子的特质,并专心引导和培育他们,让孩子的个性绽放光彩!
最后引用纪伯伦诗作结束: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儿女。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我要做的是陪你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