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
班里有个女孩刘毛毛,他说话总是拖腔拖调,娇声娇气的,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到一分钟,总是开小差,听不懂老师的指令,下课之后跟同学玩耍也极容易哭鼻子,同学稍微碰她一下,她就娇里娇气的向我告状。往出拿一件东西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往往拖泥带水。(拿一件东西会带出一大堆东西)一看就是父母娇生惯养出来的小公主,我和她的父母多次交流,希望他们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与干脆利索的习惯,与同学团结友好的玩耍。但他们似乎对孩子的娇惯有增无减。
这不,今天我与她的母亲交流时说到孩子反应有些慢,比如在课上进行开火车时,开到她那儿,往往就开不动了。结果让我啼笑皆非的是她竟然说,怪不得她的孩子今天蹭破了。我解释道:开火车是指轮流回答问题,而不是户外追逐打闹的游戏。她无话可说。经过多次交流我知道了这个孩子之所以表现的这么差,与她的家长对于她的娇惯是分不开的,当你指出他家孩子的缺点,希望家校共同努力帮孩子改正缺点时,她会本能地站到你的对立面去反驳,帮孩子找各种理由去逃避问题。照这样下去,孩子怎么能发展好呢?
事件二
我的电车没气了,推到修理铺,师傅细心的检查之后给我打了气,我给师傅付了一元钱,可是他推说不要,我对师傅说:“也许对于您来说,打气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我来说,如果没有您打的气,我的电车就无法载我们母女回家,无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载我们上班上学甚至办很多事情,所以这点钱的价值远远要大于一元。所以我理应给您付钱。您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路上我对女儿说:“别人不收你的钱,那是人家有素质,但是咱们得尊重人家的劳动,肯定人家劳动的价值。”